李樹華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差,計算準確率低是普遍存在的,但只要教師耐心地找出原因,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對癥下藥,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的準確率就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低年級;計算機準確率;原因;對癥下藥
數學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在人們的生活中用途也很廣泛,那么提高數學計算的準確率就非常有必要了。同樣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就更有必要了,因為計算是每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計算能力過硬,才能進一步學好應用題和其他學科知識,為步入高年級做好準備。
一、觀察、詢問,查找原因
計算能力差是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要想找到原因還得從學生入手。我現在教的是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時期,于是在學生做計算題的時候,我常悄悄躲在那些平時計算經常出現錯誤的學生后面,看他們做題,結果發現劉××同學在做退位減時出現了錯誤,那道題是:筆算43-27=?劉海洋把這道題的結果算成了24。當時我就小聲地問他:“這個24是怎么來的,你能給老師講一講嗎?”他說:“個位上3減7不夠減,就用7-3=4,然后十位上4-2=2,就是24了。”這樣我發現他是因為計算方法不對,才造成了計算的錯誤。我在一個叫劉××的同學那里也發現了類似的錯誤,他是把被減數個位上的0當作10去減減數的個位數。
王××同學在筆算72-29時也出現了錯誤,他把結果算成了42,我問他這個結果是怎么來的。他說:“個位上2減9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就變成了12-9=2,十位上就變成了6-2=4,得42。”接著我又給他出了一道類似的題,即52-39=?結果他又算錯了,讓他說計算過程時,他又說12-9=2。因此,我發現造成這個學生計算能力差的原因是口算基礎差。
我在批閱學生的作業時還發現,有一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把加法當作減法或把減法當作加法來計算。例如,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做的,68+13=55。很明顯他是把加法當作減法來算的。還有一個學生的作業是:53-26=79。一看就知道他是把減法當作加法來計算的。
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學生在計算上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哪呢?我經過認真觀察、思索后發現,造成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在教師。是教師在教學計算方法時,沒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能把計算方法學好;是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口算能力差;是教師沒有把本身就枯燥的計算問題,變得使學生有興趣,讓學生愛上計算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補習計算方法
學生的計算方法沒有掌握好,計算肯定要出錯。雖然平時批改作業時就對個別學生進行了輔導,但為了學生能夠掌握得更好,我特意在進行單元復習時補教了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這次我吸取了教訓,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課件出示圖片:小白兔的廚房里有4籃胡蘿卜,每籃10根,旁邊還放著3根。然后問:“今天小白兔一家就能吃掉25根,那么小白兔家還有多少根胡蘿卜?”
這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增加了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活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得非常好。
2.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在人們的生活中用途也很廣泛,那么提高數學計算的準確率就非常有必要了。同樣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就更有必要了,因為計算是每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計算能力過硬,才能進一步學好應用題和其他學科知識,為步入高年級做好準備。
一、觀察、詢問,查找原因
計算能力差是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要想找到原因還得從學生入手。我現在教的是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時期,于是在學生做計算題的時候,我常悄悄躲在那些平時計算經常出現錯誤的學生后面,看他們做題,結果發現劉××同學在做退位減時出現了錯誤,那道題是:筆算43-27=?劉海洋把這道題的結果算成了24。當時我就小聲地問他:“這個24是怎么來的,你能給老師講一講嗎?”他說:“個位上3減7不夠減,就用7-3=4,然后十位上4-2=2,就是24了。”這樣我發現他是因為計算方法不對,才造成了計算的錯誤。我在一個叫劉××的同學那里也發現了類似的錯誤,他是把被減數個位上的0當作10去減減數的個位數。
王××同學在筆算72-29時也出現了錯誤,他把結果算成了42,我問他這個結果是怎么來的。他說:“個位上2減9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就變成了12-9=2,十位上就變成了6-2=4,得42。”接著我又給他出了一道類似的題,即52-39=?結果他又算錯了,讓他說計算過程時,他又說12-9=2。因此,我發現造成這個學生計算能力差的原因是口算基礎差。
我在批閱學生的作業時還發現,有一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把加法當作減法或把減法當作加法來計算。例如,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做的,68+13=55。很明顯他是把加法當作減法來算的。還有一個學生的作業是:53-26=79。一看就知道他是把減法當作加法來計算的。
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學生在計算上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哪呢?我經過認真觀察、思索后發現,造成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在教師。是教師在教學計算方法時,沒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能把計算方法學好;是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口算能力差;是教師沒有把本身就枯燥的計算問題,變得使學生有興趣,讓學生愛上計算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補習計算方法
學生的計算方法沒有掌握好,計算肯定要出錯。雖然平時批改作業時就對個別學生進行了輔導,但為了學生能夠掌握得更好,我特意在進行單元復習時補教了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這次我吸取了教訓,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課件出示圖片:小白兔的廚房里有4籃胡蘿卜,每籃10根,旁邊還放著3根。然后問:“今天小白兔一家就能吃掉25根,那么小白兔家還有多少根胡蘿卜?”
這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增加了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活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得非常好。
2.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口算能力差主要表現在2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差,而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又是計算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2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鞏固學生的計算基礎。針對我班情況,我每天在自習課上拿出10分鐘來練習口算。為了提高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經常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有時采用比賽的方式,即前后桌或同桌兩個人分別給對方出題,看誰答對得多。有時采用游戲的方式,即傳物品。我背對學生,當我喊停時,物品傳到誰的手里,誰來做一道口算題。有時采用考試的方式,我給學生發了一張50道口算題的小試卷,讓學生在10分鐘內完成。然后我再找幾名口算能力差的學生幫我一起批閱試卷。在批閱的同時這些學生也再次練習了口算,對于他們口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練習形式的多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練習口算的積極性,學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增加計算趣味
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做“解決問題”和“應用題”時計算很少出現錯誤,可一旦做那些單純性計算題時就會出現錯誤。可見單純性計算題是比較枯燥的,學生沒有興趣,注意力集中不起來,計算的準確率自然高不了。
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計算題的得分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從原來的83.7%提高到現在的96.3%。可見只要我們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學生喜歡的計算情境,學生就會對計算產生興趣,并且喜歡去計算,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使計算的準確率得到提高,為學生回歸社會、回歸生活,到生活中去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