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鴻
摘 要: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有效性
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極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學校和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首先就要從教會學生學會預習入手,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預習的好處
(一)強化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維;在聽課的時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確,教師和同學將對自己的解答如何評價,一股強烈的好勝心又促使他們認真聽課。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處于亢奮狀態。學生只要有了動機,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執著追求。
(二)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
(三)及早掌握了學習信息,教學有的放矢
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巡視了解;預習結束后,教師進行檢查。在這期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中測知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觀主義的傾向。教師針對學生的難點教學,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四)人人獲得了練習的機會
不安排學生預習,直接進行講讀分析,課堂上往往只須幾個優等生得到練習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還未思考成熟,優等生早已舉手發言,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了大家;還有一些懶惰的學生根本當有動腦。吃現成包子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做包子,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也提高不了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低又何來提高學習素質呢?進行了預習,學生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學提綱,自己動腦動手練習。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學生的素質得到相應提高了。
(五)培養了閱讀書籍興趣,課外知識豐富
由于學生在預習中逐步養成了邊讀邊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在預習課文中將會發現很多疑問,這些疑問,通過教學有的可能解決了,有的可能沒有解決或沒有徹底解決。少年兒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師因勢利導,適當加以啟發與指點,學生就會產生閱讀能力,他們將投入到科普讀物的閱讀中去,這樣,預習就起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二、如何進行有效預習
(一)圍繞教學重點,精心設計預習作業
不少課文在“預習”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難點,提出了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包含著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圍繞預習重點,確定語言文字訓練點,精心設計訓練,把預習重點貫穿于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語言訓練相結合,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整體效益。
如我們在教六上的課文《姥姥的剪紙》時,我們除了常規的預習外,還會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安排重點預習的內容。這篇課文中的多音字比較多,如左鄰右舍(shè)擇(zhái)菜 調(tiáo)皮蛋 刁難(nàn) 數(shǔ)九隆冬 三伏盛(shèng)夏;還有些讀輕聲的字:工夫(fu) 莊稼(jia) 機靈(ling)鬼。另外,本課還有些看似貶義的詞語在具體的語文環境中卻變成了褒義詞或中性詞。例如: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我們也讓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這些詞語。所以我們在第一課時的預習要求中讓學生關注本課的多音字和輕聲,以及上述的那些有特色的詞語。第二課時,我們主要通過感受剪紙作品,來體會姥姥的勤勞善良、心靈手巧,以及“我”與姥姥的濃濃親情。所以我們讓孩子們在第二課時的靜心默讀,思考感悟時著重讓學生找到文章中描寫剪紙作品的句段,并通過對字、詞、句的揣摩,從中感受姥姥的品質以及我與姥姥的感情。
(二)合作預習
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提倡互學互幫,互相督促。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語文活動課,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經驗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聽聽別人的學習經驗,達到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形成自學的風氣。
合作預習一方面指對于一些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疑問,學生之間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針對一些有深度、有難度的課文,如節選的古典名著,學生們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老師能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的指導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良好預習習慣便能養成,自學能力也隨之發展。“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