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蓮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討論、合作、互助”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且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藥創造性的應用“討論、合作、互助”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途徑與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個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體現。這種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狀態,能較大程度地發揮集體互助力量。本人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進行了課題研究,因此,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有如下幾點:
一、科學組合、合理分工
就近組合原則:按正常的班級座次,將前后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4~6人的學習小組,這種形式無需調整座次、分出層次,操作起來也簡單。異質分組原則:認真區別學生的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要做好小組的組織工作,創造合作學習的組織基礎。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具體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言人、第二發言人,甚至是專提反方意見的“反對人”。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小組成員間的座位以面對面或相鄰形式為最好,這樣更有利于互相學習、討論,以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教師要把握合作學習的契機,精心設計問題
教師要合理選擇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于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合作學習的開展,往往跟上課的內容、上課的形式、上課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等是息息相關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正確把握合作時機,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地采用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產生的價值,積極、有序、有效地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教學的重點難點往往是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在這些地方加強合作,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良好的合作習慣培養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支持、配合;要求學生為自己負責,還要為同伴的學習負責,避免個人主義,構建團隊意識,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機會。
(一)學會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應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因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能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看法,合作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將自己的思維與同伴進行交流、比較。
(二)學會傾聽。一位學生的發言往往會引發出其他幾位同學的思維火花,促使小組各成員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從而達到對問題的較全面、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倡導學生“多思考”。
(三)學會反思與調整。合作后的反思與調整是學生的思維在經過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內化與升華。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各有差異,合作學習就是要利用這種差異,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協商、交流、討論,經整理后形成解決方案。每個個體在與其他同學的成果和觀點進行對比分析的同時,應認識到自己(或對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對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四、教師要處理好角色意識,及時對合作過程實施調控
合理評價對指導和調節學生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受到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的。合作交往中教師的主要行為表現在傾聽、交流、協作、分享,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同時扮演了權威、顧問、同伴三種角色。
五、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評價要全面
評價是否全面也是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中,同樣需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放”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獨立思考,討論交流,而后因適當的“收”,集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小結,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同時質疑問題,以求開拓創新。
總之,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實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