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亮
【摘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其實質是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使用英語參與社會交際,早讀不僅是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延續和補充。結合教學實際和探索,分析英語早讀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探討提高早讀效率的有效方法與途徑,讓早讀真正地服務于英語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早讀課;效率低下;轉化策略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說,早讀是初中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早讀課上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語音語調乃至語法的掌握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現實教學中由于多種原因,英語早讀課效率低下,迫切需要提高英語早讀課的效率。筆者從分析早讀課效率低下的原因到如何構建有效的英語早讀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早讀課效率低下的原因
1、早讀缺乏明確的目標
早讀就是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老師只是管理班級紀律,不布置明確的早讀任務,或者所有人布置同樣的背誦內容,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只強調學生是否在讀,至于學生在讀什么,讀得怎樣,教師則很少過問。
2、早讀材料貧乏且形式單一
早讀誦讀材料極度貧乏,就是背誦書上的單詞、短語和課文,反復讀,反復背,枯燥無味。很多時候老師在領讀之后,就是讓學生自由朗讀一直到下課為止,或者從頭到尾就是自由朗讀。這種單一的早讀資源和枯燥的早讀形式不能調動學生的早讀積極性,長期下去早讀效率自然低下。
3、早讀缺乏科學的指導方法
早讀只是一味地讀,教師沒有教會學生怎樣讀,怎樣背。有的老師一節課整體領讀,逐字逐句地領讀,成績優秀的學生覺得這樣束縛了他們,成績差的學生原來不會的問題沒有得到有針對性的解答。有些教師讓學生從頭到尾大聲朗讀,認為讀書聲音越高,效率就越高,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讀書的效果取決于讀書者用心的程度和和讀書的方法,與讀書的聲音是不成正比的。
二、采取多種策略,構建高效英語早讀
1、教師要認真備課并制定明確的目標
早讀內容任務化,讓他們知道讀什么背什么,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分層設置目標。如在要求學生朗讀、背誦課文時,可要求成績優等生復述課文,成績中上等生背誦重點段落,成績中下等生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對后進生只要能正確地朗讀重點段落就可過關。要想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早讀目標,老師就要結合教學進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記憶規律進行合理安排,圍繞早讀的內容、方式、目標等備課。
2、早讀形式多樣化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缺乏耐力,做事不能持久,注意力大致要經歷“分散(3分鐘~5分鐘)——集中(20分鐘~25分鐘)——疲勞(分散分鐘~15分鐘)”三個階段。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早讀形式,讓早讀變得豐富多樣,可以把早讀的前三到五分鐘作為一種“熱身早讀”,靈活多變地安排一些輕松簡易的活動。比如一起學唱一首英文歌、猜字謎、讀繞口令、做演講、表演等。這些簡單的熱身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為“集中期”的活動做好準備。不同的早讀方式各有利弊,只有讓早讀變得多樣,學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參與早讀。例如:(1)跟讀(范讀),跟老師或者磁帶讀。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跟讀磁帶可以避免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出現錯誤。(2)齊讀,可以調動全班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早讀氛圍,而且可以幫助基礎薄弱的同學樹立信心。(3)自由讀,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安排早讀內容,調整學習策略。(4)比賽讀,設置小組比賽、個人比賽等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競爭能使人求勝動機強烈,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針對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早讀時采用競爭的形式可以調動他們的早讀積極性。
3、豐富早讀資源
學生的早讀資源除了課本之外還有:(1)教材附錄,它涵蓋豐富的內容,或為知識梳理歸類,或是示例介紹。(2)課堂筆記體現了教師授課的精華,凝聚了同學的心血。(3)試卷,自己保存的近期使用的考試卷,找出考試失誤的因素,避免同一地點摔倒兩次。
4、指導早讀背誦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讀時老師如果給予科學地指導,學生的背誦速度就會更快,效率更高。例如:對于單詞的背誦,教會學生音標,根據發音背誦單詞,只要會讀就能拼寫出來,而不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死記硬背,再把單詞放回到課文中讓學生朗讀,讀出語感,從而在課文中理解單詞的用法。對于語法,純粹的死記硬背是無趣的,例句則可以幫助解釋語法知識點,加深對語法的理解。背誦課文首先要熟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搞清上下文之間的關系,一篇課文可以分成好幾個小節背誦,先一個小節一個小節地背誦,再連起來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只有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英語早讀,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早讀習慣,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早讀課效率,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