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使學生學以致用。這是高職會計專業發展的方向。對此,需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與具體的課程設置等方面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進行改善。
【關鍵詞】職業能力 高職會計專業 工學一體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會計專業的工作人員,而不是面向會計專業培養研究性人才,其核心是保證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而不是學術素養。因此,需要以會計崗位的實際工作需求為教學的主要方向,進行一系列的課程建設。
一、以培養會計專業職業化人才為教學目標
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上,要準確做好人才培養定位,以保證與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核心,緊跟市場需求培養專業的會計人才。將市場與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作為培養方向,將企業需要的人才素養內容作為具體課程開設的參考因素,讓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與企業的會計崗位工作相吻合。同時充分依據對應地區的人才需求情況做定向培養,甚至可以與企業合作開發相關人才配合的合作項目,開展人才定制化服務。
任何的課程設置、鼓勵措施都以提高會計崗位的實操能力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培養出高技術的會計人才。在具體定位上,以中小企業為具體的參照模板,依據中小企業實際會計人才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其崗位特點進行對應的會計技能教學。要能夠依照財會準則與制度做日常的賬務處理,應對外部會計信息運用者和監管部門的信息要求,同時還需要依照稅法做對應的納稅工作調整。
在更高要求上,則需要會計人才能夠了解高層管理者對相關信息的要求,可以為管理層提供其開展決策的有效信息。在培養目標中,要準確地把控三項核心素養:能充分應對崗位職責與技能需求;能忠于企業與遵守會計責任;能應對債務、業務、財務與稅務等各項事務。因此,要從市場實際需求出發,以提升職業綜合素養為目標,促使會計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與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依據市場人才需求打造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充分將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結合起來,積極地應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做好有效的基礎理論課堂教學,同時也要積極地讓學生到對應企業中進行實訓體驗,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培養內有理論、外有實操能力的職業化人才。尤其是實訓,會讓學生學習到課本理論中所不能涉及的實際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有的理論教學都為實操服務,因此,實際操作才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發揮學生專業能力的關鍵。
在教學模式中,以會計崗位需求為教學設置導向,在第1至第2學期開設基本素質、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與職業品質等教學模塊;在第3至第4學期則設置專業核心、職業技能、實訓、會計電算化、納稅等相關教學內容;在第5學期開展專業拓展、綜合模擬實訓、技能競賽與崗位實習等;第6學期主要是崗位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內容。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滿足會計崗位的實際需求,打造工學一體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專業素養、職業技能、專業理論、專業基礎與職業品質等方面達到全面提升,緊密與會計人才的核心需求相結合。
三、課程設置以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為內容
在課程設置上,需要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競爭力為方向,注重實操與知識體系構建,注重培養學生的崗位應變力、創新力與基本職業能力等;以專業課程為主體,所有輔助課程以提升專業能力為課程設置原則,以讓學生符合中小企業的崗位需求為課程教學任務。集中精力培養學生在企業成本核算、財務會計、會計方法、債務與稅務方面的實際能力,提升在信貸、銀行與稅務方面的業務能力,同時開設相關課程,集中力量上好理論知識與實訓課程。在創新能力培養上,要關注中小企業實際的投融資能力與稅務情況。在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案例教學,都需要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與操作技巧,要針對中小企業會計崗位與財務狀態進行有效分析,讓學生能夠充分適應企業工作氛圍與秩序,提升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應對能力。
四、結束語
高職會計專業屬于職業教育的一種,其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培養學術性人才不同,高職院校的目標更為明確,即面向市場培養職業化人才。讓學生擁有較強的崗位工作能力,具有更高的職業素養,從而在實際的會計崗位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勝算,這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黃秀南.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2015(08):123-124.
[2]饒水林.基于職業能力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2):112-113.
[3]趙曉潔.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35):101-103.
[4]王彥,陳華炎.高職院?!把葜v與口才”課“三位一體”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輕工業,2011(10):79-81.
[5]常化濱.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探討[A].2011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