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 要: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不僅是認字識字的過程,更應該讓小學生體會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愛國、愛家鄉(xiāng)、正直、勇敢,小學生受這些情感的熏陶,并培養(yǎng)這些精神,同時能夠在自己的作文中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以情動情
人的生活中充滿喜悅、憤怒、痛苦等等,還有誠實、正直、善良、感恩這些美好的品格。情感教育是在教學過程中用文章作者的感情,通過老師這個橋梁,來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達到心靈與心靈的契合。語文老師就是擺渡人,將情感傳遞,并使學生也具有高尚的品格。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以情動情來進行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沒有情感因素,任何文章都不能打動讀者的心。小學語文中既有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又有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有寫人記事的還有寫景狀物的。例如,《草原》一文中一開始就說“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用“可愛”這個詞就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向往和喜愛。因此,老師在教學時要用喜愛來引導。
有的課文蘊含了更深刻的道理。比如,《白楊》一文中說到“車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但是在第三段中卻講到“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些身影就是白楊樹。白楊是戈壁灘的衛(wèi)士,風霜雨雪也不能使它動搖。它們扎根戈壁。由此引申到文章中的“爸爸媽媽”,他們也扎根邊疆的建設,不畏路途遙遠,條件艱苦,毅然無悔地在邊疆付出。因為祖國要建設邊疆,邊疆需要他們,因為愛國熱情使他們留在了戈壁。老師要緊緊抓住愛國這條主線來引導學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描寫了珊瑚、龍蝦、魚,還有海鳥。坐在教室的學生可能很難想象海邊的美景。教學之前老師不妨把珊瑚的圖片在課堂上展示。還有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讓學生指認。哪條是全身布滿彩色條紋的,哪條頭上長紅櫻,哪條身子像扇子,又有哪條身子鼓起來像皮球。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起來,美麗的西沙群島也浮現在腦海中,也因此產生對西沙群島的喜愛之情。
在《爬天都峰》一文中,小主人公和老爺爺互相鼓勵最終爬到了山頂。在學這篇課文之前可以組織一次爬山活動。讓學生體會爬山過程中的艱辛。爬山時學生肯定有先有后,有爬得快的,也有體力比較弱的。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在一旁鼓勁,學生也可以互相勉勵,比賽誰先到山頂。當爬到山頂之后,體會那種“我做到了”的喜悅心情。那么在回到課堂上的時候,小學生就可以體會小主人公才開始面對天都峰時的猶豫、不自信,到后來不斷受到老爺爺的鼓舞,最終登上山頂的心理變化。因為他們在爬山時也有這樣的心理變化,受同學、老師的鼓舞最終戰(zhàn)勝自己登上山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師以情動情,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高漲的情緒,絕不把個人消極不良的情緒帶上課堂影響學生。教師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豐富的情感。因為老師的工作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老師教學時是有感情的。給學生做示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能平平仄仄,把作者的感情都能讀出來,也讓學生帶感情地去讀課文。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情感的培養(yǎng)。
在《將心比心》一文中,在商店里,先進去的阿姨為后面的老奶奶一直推著門;生病住院的媽媽體諒小護士扎針的緊張,不但沒有斥責她,反而鼓勵她勇敢地把輸液針扎進去。這是高尚品格的培養(yǎng),與人為善。老師的言傳身教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以身作則,用高尚的行為和人格來感動學生。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的飲食起居,多和學生談心。學生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用課文中的“將心比心”來引導他們。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大家都能將心比心地退讓一步,就不會發(fā)生爭吵。老師要聆聽他們的聲音,慢慢地去引導,讓他們心服口服。
《我們的民族小學》中字里行間都表達了小作者對自己學校的喜愛之情。同樣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校園,可以讓小學生表達對自己校園的感情。受作者情緒的感染,老師言傳身教,那么他們也就會愛護身邊的花花草草。值日時更加賣力,地板掃得一塵不染,玻璃擦得更明亮。還培養(yǎng)了他們愛勞動的好習慣。由此可以貫穿于家庭生活中,幫爸爸媽媽打掃屋子、刷鍋洗碗,使他認識到這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家,也是自己的家,有義務使它干干凈凈的。
在語文課文中樹立了很多誠實、守信、愛國的形象。《我不能失信》中,宋慶齡本來要去一位伯伯家,伯伯家有她喜歡的鸚鵡,而且還要送她一只,但是她想到小珍要找她疊花籃,就沒有去期盼已久的伯伯家。要培養(yǎng)學生守信用的品格。老師也要用自身的行為來影響,守時守信。尤其答應學生的事,就一定辦到。讓學生也這樣去約束自己。答應小伙伴的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辦,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以情動情進行情感教育,從小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好文采、好品格。
參考文獻:
王罡.語文課與情感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