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
摘 要:語文作文課是提高學生文字駕馭能力的重要學科,對小學生的智力開發、思維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暴露出很多不足,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教學模式陳舊、方法單一、效率低下等。基于此項現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必要轉變思想,對現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語文作文是小學教育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其對于小學生未來的語言水平、文字能力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由于詞匯量有限、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等原因,小學生對語文作文課的熱情普遍不高。這種情況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極為不利,因此,要想保證教學質量,就必須首先改變作文教學的模式和方法。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普遍低下,尚未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此種情況的產生一般是以下三項因素導致的:(1)認知原因。作文實際上并不是一門高難度課程,但卻經常令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抵觸感,失去了興趣。(2)學生原因。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時間并不長,掌握的詞匯量和表達方式都比較少,再加上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差,寫作文時往往是詞不達意。(3)教學方法原因。當前教師在語文作文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往往是跟著被動學習,帶有消極態度。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進建議
1.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空間
小學生的思維受到的約束很少,他們的想法往往是與眾不同的,經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因此,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應耐心解答,而不是粗暴否定。作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寫作文,而是通過作文的形式,提升與此相關的能力,因而,要求學生按照“模板”或者固定套路去寫作文的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因而,小學教育中必須要考慮到孩子的天性和年齡特點,寫作文時應為其自主思考留足空間。在現實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若條件允許,教師或者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認識課本以外的世界,有助于其自主思考,寫出來的作文也會更具“真情實感”。
2.鼓勵學生閱讀
對于小學生寫作文困難的問題,教師可以考慮通過鼓勵閱讀的方式進行改善。小學生在作文課上經常出現“不會寫”的問題。閱讀是獲取知識、產生感悟的過程,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了解詞語的用法,還能夠啟發學生的思想。另外,閱讀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小學生閱讀的書達到一定的數量,其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一般就不會出現“下筆困難”等問題。但要注意的是,鼓勵閱讀的目的是豐富學生詞匯量、幫助其掌握寫作方法,并非使學生一味模仿別人。因而,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寫作方法。
3.加強師生交流
優秀的作文往往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的是作者的心理。因此,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實感,是評價作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小學生寫作中,最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文字脫離感情”。這樣的文章盡管詞匯用法準確、描寫生動,但依舊給人一種非常生硬、別扭的感覺。高質量的文章體現在其可以使人產生共鳴、觸動人心,而這些都需要以作者融入感情為前提。小學生在情感表達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不僅在批改作文的時候要認真、細心,在課堂上也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
以蘇教版小學作文中《我最喜歡的節日》這個題目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寫作前,先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最喜歡某一個節日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寫好這篇作文打下基礎。情感就相當于作文的靈魂,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真情實感激發出來,那么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就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問題。此種做法除了可以改善作文教學質量之外,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鑒于每一位小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師在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方法一定要因人而異。
綜上所述,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育模式存在諸多缺點,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因而,調整教學模式是必要的。小學生詞匯量相對貧乏、語言組織能力低下、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在作文課上經常出現“不會寫”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有必要在充分了解問題根源的前提下,從自身職責出發,嘗試采取改進辦法。作文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廣大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積極為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肖成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鞠秀平.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文教學探微[J].中華少年,201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