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華
摘 要:數學是學生在學習生涯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目。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無形中就在身邊出現。所以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存在進行分析探究,結合現代數學課堂現狀進行反思并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改善。讓小學數學的教學與現實相結合,達到教育的期望。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實性存在;學習效率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現狀
1.當前對于學生來說教育的教學思維過于傳統,以教師所講課為中心,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對老師講的內容毋庸置疑,并且跟隨老師的思想,學生只是單純地接觸老師來進行數學學習,而老師在課堂上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死記硬背地進行數學學習,在對于數學這門科目上得不到正確認識,使得學生的主體思想得不到發揮,因為觀念過于陳舊體現不出新時代青年的自我思維拓展,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反而還給學生帶來不少壓力。
2.現實存在性教學較弱。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目,也是生活中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目,如今學生一味地被動式進行學習,數學這門課程與現實接觸的內容過少,學生主觀學習意識上不去,感受不到數學這門科目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妙處,促使這門課程變得枯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存在策略
1.采取美式課堂教學方法,針對學生進行分組來進行數學課堂現實性的教學。例如:教師在要學習的課程之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進行課下復習,由教師分組,學生對自己復習的成果進行小組討論。討論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對于現實生活有何幫助?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知識是如何結合的?學習數學這門課程后,生活中用到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以及是如何解決的?就像在我們生活當中如果我們需要買窗簾布,那么我們要買多大的呢?所以就需要我們對窗戶測量長、寬、高,最終計算它的面積然后去商場買,很顯然這就利用到數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2.加強教材深度解析,讓現實與數學巧妙地相結合。也就是在教材上進行深度教學,讓數學教材中體現現實生活中的物件,感受其帶給我們生活的幫助。例如:小學數學中“圖形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老師可以進行舉例,然后擴大學生的眼界,在進行圓柱形識圖學習中,可以加大學習知識采用實物進行課堂展示,老師可拿筆筒、飲料瓶等圓柱形物體進行展示,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圓柱體的用處,對于一些大型比如煙筒、電廠建筑等采用圓柱形模式的實物以圖片形式進行講解,并且深入教材深度來進行面積、體積等運算的引導,讓學生對這些圖形運用有一個嶄新的認識,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很多設施、器件都來源于數學這門知識,讓同學們感受到數學知識向生活的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不再單一,改變教師以往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來輔助老師實施現實性課堂教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行程這個問題,我們生活中離不開這個話題。學生上學放學需要走路,但是學生很少將它聯想到數學知識上去。例如:小學數學有很多應用題學習,小明家距離學校5000米,小明以每分鐘70米的速度行進,問小明回家需要多長時間?針對這樣距離式的應用題,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實物描繪,使其變得更加形象化,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計算出學生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到達學校,從而加深學生對行程問題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三、小學數學現實性課堂教學意義
1.對學生而言,通過現實性存在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門知識是如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有一個新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質量與學習效率。
2.對于教育而言,這也是教育的改革,讓教育與生活得到融合提升教育的層次,通過新的教學理念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這也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目的是制訂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最大程度受益。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生數學教學采取現實性教學方法,讓更多學生能夠從中受益,從中認識到數學這門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深層次地了解數學這門科目,全面提高教學層次。相信這種教學模式的延用會給教育事業帶來新的改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青年。
參考文獻:
[1]于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王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基礎教育,2014.
[3]王靜.中美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