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芳
摘 要:綠色課堂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的過程,是全面促進學生生和與發展的樂園。綠色課堂教學重視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重視課堂交往與對話,重視教與學的和諧狀態,皆在培養鮮活的、富有個性及創造力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綠色課堂;自學能力;快樂學習
一、綠色課堂實施的前提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綠色教育借助自然之綠,追求科學素養樹魂,人文素養立根。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上,師生間充滿了和諧,課堂就會由此變輕松,教師才會游刃有余地教,學生才能自由自由地學,課堂上充滿了和諧,教師才不會把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存在。
1.綠色環境
以愛為核心的“柔性教育”是營造學生學習的綠色環境的基礎,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充滿師愛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師愛是“泛愛”,而不是“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無論學生的成績優劣、素質高低,也不論學生家庭的貧富,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堅持平等的原則。師愛是“嚴愛”,而不是“溺愛”,教師的愛應“嚴慈相濟”,這就要求教師態度上和藹嚴肅,行動上細心關懷。就目前50多名學生的成班率來看,學生學習能力差距較大,老師運用綠色的小環境——小組學習的方式,采用異質性混合小組,優生與后進生結成對子,采用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調動學生相互關心、互幫互助的責任感,營造出充滿愛的綠色課堂。
2.綠色語言
教師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廣博的知識、幽默的話語、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多使用以表揚為主的激勵措施,抓住不同年齡孩子的特征,用語言拉近距離,合理使用以影響學生的內需或動機為目的,深刻理解學生行為的內因和外因,正確使用相對應的措施,以達到進一步強化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改善學習效果。
二、綠色課堂的有效開展
建構綠色課堂,快樂的學習現場是基礎,生成性實施是關鍵,陽光般的評價是保證,三者缺一不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永葆生命的活力。
1.活用教材,激發探究興趣
新課程理念提醒我們,課程內容應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學過程應該成為教材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的過程,課前預習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素材比較熟悉,為了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我會創造性地改編例題,利用身邊的生活場景為引入點,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周長”一課中,以秋天的樹葉為學具,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樹葉的邊線,認識“邊線”“一周”再借助書本封面、課桌桌面感知一周的長度,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2.優化教學,培養自學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讓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抽象和概括等能力,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是為了不教,綠色和諧的數學課堂要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從學生已知出發,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獲取新知。我在教“圓的面積計算”時,先請學生回憶:怎樣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配合幻燈片,使學生形象生動地看到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的動態過程,孕伏轉化的思維方法。然后提出問題:你能應用轉化方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嗎?問題一提出,就引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點燃了學生探究熱情。學生通過獨立思索、合作交流、操作轉化等探索活動,發現了圓可剪拼成近似長方形,也可剪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還可剪拼成三角形或梯形等,都可推知圓的面積公式。這樣創設操作情境,調動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探索空間,深化了探索過程,極大地催發了學生探索創造、推陳出新的積極性。
3.分層評價,享受快樂學習
綠色課堂體現“以人為本”,了解學生是實施分層教育的關鍵。根據學生客觀的差異,采取目標分層遞進的辦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循序漸進的可接受目標,可以增強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我對學困生多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中等學生多采用激勵性評價,既表揚進步之處又指出不足,點出他們各自的努力方向,促進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采取競爭性評價,鼓勵他們大膽創新,敢于思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教導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綠色課堂的有效開展,充分解放了孩子的天性,激發了靈性,調動了悟性,最大限度地開發了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綠色課堂,在學生的心靈上播種陽光,讓學生的心智之花燦爛開放。我們應當大力倡導綠色教育,營造綠色課堂,讓孩子們學得有趣、有效。
參考文獻:
林全輝.樹立綠色教育理念 構建溫馨和諧課堂[J].內江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