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是現代設計的源泉,是現代設計的文化根基,這些傳統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它保留著中華民族所共同認可的文化遺產。中國民間剪紙文化在現代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現代很多設計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傳統文化元素,我國現代設計才具有中國特色。傳統的剪紙圖形元素等在現代包裝設計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現代設計;剪紙
中國傳統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現代文明也有一百多年的歷程。中華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是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但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積累和支撐,中國傳統文化是古圣先賢幾千年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的設計師繼承傳統文化精華,要與時俱進,有不斷創新精神。只有在現代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才能使現代設計更具有中國特色,才能讓本國設計走向世界。因此,現代設計是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而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并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剪紙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在現代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一、民間剪紙在傳統文化中的影響
1、我國傳統文化經歷五千多年歷史的積淀其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多彩,主要包括有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戲劇、傳統建筑、傳統中醫、宗教哲學、民間藝術、地域文化、衣冠服飾、四大雅戲、動物植物、飲食廚藝、傳說神話、農業文化、皇宮官府等。剪紙在傳統高文化中起著很重要的地位,他屬于民間藝術。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剪紙藝術憑借其簡單易得的材料工具、豐富的審美內涵,伴隨著民眾生生不息的生命歷程,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民間的婚喪嫁娶、祝壽慶生都少不了那些形態萬千的剪紙裝飾和美化。剪紙在這個普及面廣、題材多、風格多樣,已經成為民眾最為鐘愛的民間藝術之一。
2、中國民間剪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藝術形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它不是簡單意義上客觀事物的重復和真實再現,而是民間藝人根據諸多方面對事物原形進行大膽想象,用藝術的手法提煉、加工、再創造的結果。中國民間剪紙這種意象造型的理念是現代平面設計所推崇的,平面構成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一種方式,它與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民間傳統藝術的傳達方式中也包含著豐富的平面構成元素。把剪紙與平面構成進行對比研究,可以深化對傳統藝術的價值認識,有助于弘揚傳統藝術;同時,平面構成也可以借鑒剪紙藝術,豐富擴展自己的傳達方式。
3、透過傳統剪紙圖形藝術的歷史延伸脈絡,我們可以看出,圖形藝術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新的技術與意識的沖擊下不斷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內涵與精神則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因此,要使中國的傳統圖形藝術在現代設計當中得到延伸發展,打造出新的民族形式,我們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神”。我們對民間剪紙造型重新認識后的再創造,是深化和提升,是從民間剪紙造型再現式圖形表現發展到對民間剪紙造型文化內涵的深刻剖析,這是現代設計所必不可少的。
二、民間剪紙的基本狀況
1、中國的剪紙活動由來已久,根據文獻記載,剪紙藝術起源于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3),形成于西晉(265~316),成熟于南北朝(420~581),發展于隋唐(581~907),獨立于宋元(960~1368),普及于明清(1368~1911)。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是與紙的出現時同時開始的。剪紙藝術雖然出現在漢代,但剪刻技藝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玉片鏤雕出現,這些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不能說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剪紙的藝術前身。
2、在現代社會中,中國民間剪紙的造型,不是簡單地重復移位和變異,而是從傳統藝術中提取元素,以現代創造意識和表現技巧進行再創造,所創造出來的新的剪紙圖形具有全新的視覺形象和效果。從而在現代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三、民間剪紙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在現實生活中從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尋找設計元素,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創造,可以將無形的抽象的某種理念和心理狀態轉化為一種具體形象,引發出抽象意念延伸和連接。剪紙藝術,不管藝術風格如何,其傳達方式最顯著的特點都是平面結構,也就是以純粹的平面點、線、面的方式,構成形形色色的藝術作品,是完全意義上的二維空間藝術。剪紙藝術的傳達方式,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大量使用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張變形,從而表現出圖案形式的藝術美感。剪紙藝術經過兩千多年的繼承、發展、流變,其傳達方式已經非常豐富,其中對稱、平衡、重復、發射是剪紙圖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平面構成的要素。這些方法也是現代設計中常用的方法,在廣告、服裝、擺設物、建筑等領域都有剪紙元素的運用,現代設計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也要體現中國特色那就要好好地運用傳統元素,現代與傳統相結合,賦予它其時代感和新的生命力,這樣我國的現代設計才會更好的發展,才會做得更遠。
四、民間剪紙在現代設計中的實例和影響
在現代設計中,運用剪紙這一元素并不少見,將現代含義于傳統元素相結合,給他新的生命新的意義,使之古為今用。例如韓美林先生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設計的標志就是民間剪紙中的鳳凰圖像,再加以簡化,變成一只騰飛的鳳凰。造型簡潔概括,象征著吉祥如意。這表明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像一只騰飛的鳳凰飛向藍天。又例如鳳凰衛視中文臺的臺標,借用了原始社會的鳳鳥圖騰,并使用了中國傳統剪紙特有的“喜相逢”結構形式,反映出一種厚實的文化底蘊,鳳鳥兩兩相對旋轉,體現了現代傳媒的特色,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神達意的變形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得到了延續。再如上海世博會,波蘭館與俄羅斯館都有剪紙的影子在里面,這些鏤空而成的建筑物,個人新的視覺沖擊。還有剪紙工藝形式制成衣服、挎包、T恤及各種日常用品。
五、結論
中國的民間剪紙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正由于它的獨立文化內涵有異于其他的現代文化,傳統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是人民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是中國設計家藝術信念的支點,也是中國現代設計藝術走向世界的起點。我們對它的研究和借鑒,不是對歷史的復歸,而是發自對現代文明生生不息的追求。剪紙藝術已不是一種簡單的視覺傳達手段,而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中國民間剪紙造型在原型基礎上產生了質的變化,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在美學上賦予它新的生命。獨特的視覺形象,傳遞著設計者知識層面、文化修養、思維理念和審美意識。放眼全球,把我國特有的剪紙藝術推向全世界,使它被全世界肯定,也讓剪紙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瑰寶更加璀璨吧。
【參考文獻】
[1] 張鳳琴, 王 雪, 傅 穎. 中國民間剪紙技法[M].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9.
[2] 李新威, 吳素琴. 蔚縣剪紙[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
[3] 鐘茂蘭, 范樸編, 著. 中國民間美術[M].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3.
【作者簡介】
王芳(1990—),女,內蒙古自治區人,陜西師范大學2014級設計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