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峰
【摘要】現在,合作學習模式仍屬于新生事物,隨著被教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中,這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在學科的教學任務中獲得了良好的課堂效益,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合作學習模式在被引用到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不但提高了歷史課品質,而且使歷史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促進了教學任務高質量地順利完成。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中學歷史;教學運用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提倡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通過小組每位成員的參與合作來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各類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通過一系列合作讓每個學習者都有一種歸屬感,不再無助。合作學習既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又加強了教學的個性化;因學生間的精誠合作,每位學生都主動投入,使教師的教學面向每一位學生,課堂才不會再有被冷落或遺忘的角落,課堂效益才能全面提高。本文主要對合作學習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展開了一系列地探討。
一、合作學習模式概述
1、合作學習模式的概念
合作學習模式雖然才步入我國的中學生歷史課堂,但它卻是一種比較老舊的教學模式。因為,早在七十年代,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就已經率先提出并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引入到了他們自身的教學中。隨著美國在教學領域中的不斷進步,這一極具意義和實踐效果的教學模式才開始慢慢地流向世界,被大家所熟知。當合作學習模式在教育界取得重大成就的時候,人們才開始對它刮目相看。所以現在,合作學習的這個教學模式,已經享有了“二十世紀的教育界中最成功的一次教學改革”的美譽。
2、合作學習模式的原則
一是目標性原則。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合作學習小組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說開展專項課堂的教學任務,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的演進闡述,《南京條約》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紅軍長征艱難的曲折革命歷程等。通過目標的設置,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二是互動性原則。通過單向型、雙向型、多向型、成員型四種互動,使教學內容在師生間、學生間逐漸完善,獲得信息傳遞,使合作學習一直處于動態之中。
3、合作學習產生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集體動態學習法,它可以發揮集體的優勢,以彌補個體靜態學習中的不足。在合作學習模式被廣泛地引入到我國中學生的歷史課堂之后,一些原本就存在于歷史課堂中的問題,也逐漸得到了解決。比如:之前的歷史教學模式,僅僅只是局限于歷史教學者的說和寫上面,而這種簡單的說和寫教學模式,只會讓原本就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的死氣沉沉。現如今,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帶領下,中學生的歷史課堂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所以,這次中學生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了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對今后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歷史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
1、突破教學限制,拓寬教學知識面
事實上,各個學科之間是存在內在聯系的,有效將各個學科的知識融臺到歷史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擴展學生知識面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經過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培養學生多層面、多方位的思考問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舉個例子:當講解到魯迅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魯迅的幾篇典型文章,還原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狀態,以及文學在當時的發展情況,樹立學生科學民主的意識、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2、組織學生辯論
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都存在較大爭議,人物方面有秦始皇、拿破侖等人物,歷史事件方面有荊軻刺秦王、隋唐大運河的開鑿等事件。教師可運用該類人或事,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學生研究其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另一組學生研究其消極影響。之后令兩組學生進行辯論,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理論,從而令學生全面地了解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辯證客觀的歷史研究態度。教師組織學生辯論同樣是令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令學生思維得到活躍,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創設情景模式
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當教師確定使用合作學習方式時,則班級便以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讓各小組真實還原課程內容的情景。教師將多媒體器材借與學生使用,令學生創設課程內容當時的環境,從而使學生真實地感受當時歷史事件發生時的狀態,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令學生對知識有更為深入地了解。教師通過創設情景模式,能夠使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從而令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4、利用網絡、拓展資源
(1)小組合作尋找信息。在小組活動中,經常可以圍繞某一問題,利用網絡共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
(2)在“留言板”內進行信息交流。要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團體中進行學習,開設網頁“留言板”,從而感受到團體和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在學習的開始,可以讓每個小組把自己小組所搜索的資料放到“留言板”上,提出問題,可以與組內同學或者班級其他同學交流,也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5、增強學生間的感情交流,實現學習資源共享
在進行小組合作式學習時,學生通過這種自主性、交流性、合作性比較強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個人特長和優勢,還能夠促進學生間的會幫互助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與和睦的學習環境,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如此一來很好促進了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維方式,最后再進行知識整合中達到了學習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學習能力的目標。
6、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合作學習模式的結果評價是直接檢驗學習達標的必要手段,及時形成合作學習模式的評價體系,促進其走向規范化、目標化,可增強學習的有效性。中學歷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與傳統教學評價有很大差異,它是“將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單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鼓勵大家合作達標”。這種評價是以小組成績作為評價依據,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小組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小組的成功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共同努力。這種評價激發小組成員互動、互助、互進,以實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目標。
三、結論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當學習轉化為一種小組合作過程,人人都從中受益時,小組合作程序是十分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羅 麗. 高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09).
[2] 申春榮.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2015(22).
[3] 干 翊.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學周刊,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