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蓉
【摘要】史料信息的處理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既關乎其歷史學習,也涉及到學生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本文從此出發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 史料信息處理 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承接小學、初中的歷史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在已有的歷史史實積累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挖掘史料信息,處理史料信息,分析史料信息,最終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分析史料,讓學生逐步掌握歸納史料中所包含的信息。
從現如今的高中歷史試題中,我們可以發現考查重點不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更多是給出一段史料進行出題,試題更加的靈活而多樣,重在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水平。而反觀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面對歷史史料時簡直束手無策,一方面是由于閱讀文言文的困難和障礙,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學生的史料信息處理的能力著實相當低。就史料信息而言,可大致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部分;就史料信息的呈現方式來說較為豐富,例如圖片、報紙、文章、音頻、錄像等。學生對于史料中所包含的信息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所獲得的史料信息有問題,特別是學生對于隱性的史料信息的挖掘和歸納能力不強,缺乏科學而嚴謹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從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學生對史料信息的處理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組成高中歷史教學的兩大行為主體,對于史料信息處理能力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教師自身的局限性導致不能引導學生分析史料
教師處于高中歷史教學的主導地位,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信息處理能力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加之高中歷史學習,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是重要的,脫離了教師的引導,學生極有可能達不到最終的水平和要求。在新課改之后,歷史教學對于史實的重視較強,表明我國的教育正在由重視知識轉向為重視過程和能力,這就意味著,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水準。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需要有扎實的知識和能力,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尚未能較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因而不能及時的轉變。對于史料缺乏科學的選擇,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典型,同時教師也存在一知半解、淺嘗輒止的現象,就更不要說,教師關于史料信息處理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由于教師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對史料的把握不是很正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制造了阻礙,甚至是誤導。教師對于的學生的影響頗大,因而上述的因素必然會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學生對史料信息處理的能力較低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自身的問題著實不少,是其史料信息處理能力較低的最主要的因素。不少教師發現,學生對待歷史教學所涉及的有關文言文史實材料普遍存在不知所云的現象。例如,斷章取義,提取信息不全面;信息主題不明確,核心關鍵抓不到;缺乏去偽存真的分辨力;看問題浮于表面。如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時局圖”,是一則研究近代時事的史料,漫畫生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該漫畫中每一個動物形象都具有歷史意義,將其統籌起來,可以充分地說明和控訴列強瓜分的罪行,而其中也暗藏著深刻的原因。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呈現出該漫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從中分析,進而喚起學生愛國救國的情懷。
二、增強學生對史料信息處理能力的方法探究
對于史料信息的處理,需要經過信息提取、信息鑒別、信息整理、歸納觀點。高中學生在面對史料時,先要審題,既要審清楚題干,又要審清楚所提供的材料;在理解題意和題型的基礎上,分析考點,同時解讀題干得出答案。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重整理題意,歸納核心
不論是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在做題訓練中,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整理題意的意識和解題步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歸納和記錄大事件,給每一歷史時期的大事件排序,自主歸納和總結每個階段的特點等。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時間這條線索,又可以分為橫向、縱向、逆向等多種方向,只有縱橫交錯,順起逆推,才能靈活掌握和運用。
此外,對于圖表一類的題型,也有其獨特的解題思路,圖表的梳理方法,是基于歷史結構性思維模式發展而來的,通過一些如箭頭、文字、數據等組成的科學嚴謹的知識模塊,使得歷史知識更加的形象生動,清晰而具體,既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生又能夠從中較為清楚的分析和歸納。在授課中,直接講歷史知識很容易讓課堂單調,而運用圖表的方式,新穎簡單而清晰。加之,教師多使用圖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靈活運用思維。在目前的考試中,圖表類型的題較多,學生一旦在學習中多接觸和學習,那么考試時,就較為輕松和簡單了。
(二)學生要重視鑒別史料信息的真偽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高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史料信息,盡管史料信息的獲取十分的方便,但與之相應的是,史料信息的真偽度成為學生疑惑的問題。由于學生自身的局限性,可能會輕信甚至深受其誤導,因此,必須要引起注意。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鑒察能力,學生首先應該對其價值差異進行鑒別和判斷,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制造的史料信息,即便是對同一歷史事件,也會存在迥異。為了避免學生在做題時思維混亂,鑒別失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分析理清史料信息的層次,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結論。
另外,學生要掌握并靈活運用歷史思維。在面對一則史料信息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在歷史教學中,一是單項的歷史信息的認識;二是一系列的專題史料歸納和總結;三是在總體上整理和綜合史料信息。教師和學生應該注重分析,分析史料信息是第一步,也是關鍵,既要分析層次,分析因果,也要分析因素,分析部分。在分析的基礎上,又要能夠綜合,整合分析得出的東西,從而得出新的結論等。其次,比較和概括也是相當的重要的,比較事物,也同樣可以從空間上、時間上等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考慮其可比性,是否值得比較,需要進行標準設計。概括在其他學科也同樣廣泛運用,是一種綜合性的方法。當然,歷史學習的思維應該是從多維度出發的,才能較為透析歷史。
綜上所述,我針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于史料信息的處理問題,提出了個人的一些認識和經驗,希望對教師和學生有所幫助。對于史料信息的處理,在實踐中會有更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