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昕

【摘 要】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好學前教育專業的首要環節。筆者對國內多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中職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應重視技能課、加強專業基礎課教學、開設必要的文化基礎課程、注重實踐教學活動,以適應學前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學前教育 課程設置
一、研究目的
近幾年,我國的學前教育得到了大力發展,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中職學校也日益增多。目前我國大約有近2500所中職學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幼兒教師和保育員。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秀學生,課程方案的設置是核心。課程設置如何才能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相適應,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實踐課題。
二、研究方法
筆者在全國范圍內抽取了貴州省經濟學校、河北邢臺南和職教中心、福建龍巖職業中專學校、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吉林圖門職業教育中心、四川成都現代制造職業技術學校、福建海洋學校、重慶工商學校等70所中職院校,對這些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安排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問卷69份,有效問卷69份。并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對5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65份,有效問卷240份。最終對調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對中職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中職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現狀
此外,從課時的安排情況來看:專業技能課為主的學校占30%,基礎專業理論課為主的學校占60%,幾類課程課時安排基本相同的學校占10%。
(二)學生對課程滿意度調查情況
通過對一些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如語文、數學、英語、思想道德等課程學習難度大,學了也沒有任何意義,對這些基礎課程有較強的厭學情緒。近50%的學生認為專業理論課程如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語言、數學、體育、音樂、社會教學法等課程,枯燥乏味,對自己將來的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而專業技能課如聲樂、鋼琴、舞蹈、教育實訓、幼兒園見習實習等是學生普遍認為應該開設的課程,也較容易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中職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選擇不夠合理
大多數學校對專業技能課比較重視,對專業理論課教學法等課程也有開設,但有些學校在學前教育課程內容選擇上隨意性較大,有部分學校存在因師資設課程的現象。在教材的選擇上,由于學前教育在很多的中職學校屬于新開設不久的專業,對教材的使用缺乏經驗,現在很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直接使用了大專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學前教育的教材,這些教材理論性較強,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較大,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厭學情緒。再者,許多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缺乏,特別是在專業理論課上沒有專業的教師進行教育,因此在專業化發展上存在滯后現象,也會造成學前專業課程內容的落后。此外,大多數中職學校對營養學、蒙氏教育、奧爾夫音樂等較新的課程沒有開設,對培養學生修養的人文課程重視不足。
2.課時數安排不科學
現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時安排存在兩種較極端的情況,一種是認為專業理論課學生不喜歡,就業時使用也較少,因此專業理論課開設課時極少,甚至不開設,將學前教育開設成藝術培訓。而另一種情況是許多中職學校由于專業開設還不夠成熟,受條件所限,鋼琴等對設備要求較高的課程課時較少,幼兒園見習機會較少,有些地區甚至在校期間從未開展過幼兒園見習活動,反而是對設備環境需求較低的專業理論課程大量開設。
3.課程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就業的需求
現在很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都存在著課程與理論脫節的問題,所學課程不能滿足就業的需求,出現了學生感覺所學課程有許多和幼兒園實際情況有所區別,無法順利運用于幼兒園實際工作的情況,這充分說明各學校的課程設置時并沒有考慮到要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為了緩解這種矛盾,有不少學校采取了工學結合、實地教學考察實習等形式進行實踐課程。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種實踐課程雖對學生的學習有不小的幫助,但安排的課時數較少,并且都聚集在一段時間,這樣學生并不能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立刻與實踐相結合,起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效果。
四、結論
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及建議:
(一)應構建專業理論知識與基礎技能相結合的核心課程體系
中職學前教育在課程上應體現用什么學什么,一切從實際需求出發,教學內容應有較強的針對性,不強調太多的“知識儲備”。課程的設置應以技能技巧教育為主體,體現出技能優先,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標準。
作為幼兒教師所必須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音樂、舞蹈、美術、幼兒手工制作、幼兒園各領域教育活動設計等學科,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課程應占整個教學活動總量的一半以上。此外,還應加大實踐課的比例,突出實踐教學特色。因此,教育見習和實習,教育研討及課外實踐活動等,應占整個教學活動總量的1/4左右。這樣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在校期間對畢業后的職業生活有所了解,增加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并縮短就業后的適應期。
(二)應該重視人文學科在學生身心發展上起到的作用
體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能使學生身心各方面受到綜合訓練,對學生的知識底蘊、文化修養、身心健康起到極大的作用,這是畢業生從事幼教職業的重要前提,也是部分學生畢業后能順利進入更高級學府進行繼續教育的基礎,所以人文學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在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應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校內的實踐課程,這個部分包括在校內的琴房、舞蹈房、手工繪畫教室等實操教室進行的實踐課程。在這部分實踐課程中,任課的專業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授課方案,做到循序漸進、簡單實用。第二個部分是在實訓基地進行的實踐課程,這個部分必須在實習基地完成。這個部分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實地見習為主,讓學生到實訓單位如幼兒園參觀幼兒園的實際生活教學情況,聆聽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授課現場并對典型課程開展研討,從中學習印證在校所學知識;第二階段為學生到實訓單位的真實崗位上進行一段時間的獨立崗位實習,聽取有經驗教師的點評,在實踐中修正不足,再回到校園根據實際中發現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運用這種“工學交替”的模式,讓學生的理論和實際相輔相成。
(四)應加強隱性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除了正式的課程安排外,還含有一系列的隱性課程,比如各類專業競賽活動節日演出活動,包括歌唱比賽、舞蹈比賽、幼兒廣播操比賽、手工繪畫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此外還有一些學生自覺自愿根據自我興趣參加的興趣小組和學校社團活動,包括街舞、插花、英語角、攝影、公益演出、合唱團、舞蹈社、話劇社等,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活動中習得知識、鍛煉技能,完善自己。因此,我們應加強對隱性課程的管理,鼓勵學生參與,提高對學生的評價,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學習興趣,讓隱性課程成為專業課程的必要補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運佳.從多元文化視角審視學前教育課程內容[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26-27.
[2]周昶,陳敏.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1(11):18-21.
[3]向海英.課程創生: 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J].學前教育研究,2007(06):36-39.
[4]李會萍.試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J].職業教育,2011(04):96.
[5]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6]虞永平.學前教育課程研究漫議[J].學前教育研究,1996(03):41-43.
[7]鄂秦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