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洲美
摘 要: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關注數學知識的積累、數學技巧的訓練等工具性的價值,而對于數學文化內涵的滲透則逐漸喪失,使得數學缺乏文化氣質和氣度,成為單純的解題工具。這是數學教育的悲哀。主要從充分利用數學背景知識,充分挖掘數學美育因素,重視體驗數學實踐活動和組織真實數學課外活動四個方面簡要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背景知識;思想內涵;活動實踐
張奠宙先生曾經指出:“數學文化必須走進課堂”,如今的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笨梢姡寯祵W作為一種文化,一種世界觀進入課堂已然成為必然的趨勢。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教師應將數學文化滲入實際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平臺和方式,讓學生在增長數學知識的同時,接受相關數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感受數學的內在魅力,體會其中的數學精神,從而由衷地愛上數學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產生文化共鳴。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不單要把它當作一門工具,更要當作是一種文化來教。本人以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充分利用數學背景知識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都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學文化又是以數學學科和數學發展為背景的,同樣,要展現數學文化,也需要依賴數學課程和數學教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一改當前數學教學是單純的學科教學的態度和看法,重視文化教育,深入到學科的文化層面中去,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弘揚數學文化。數學來源于生活,且與小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想要學好數學,就必須要了解數學。在教學中,滲透一些富有數學氣息和數學文化底蘊的知識和內容,并把一些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回歸到數學歷史長流中,回歸到原始的數學真實問題上,幫助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再適時介紹一些古現代史上數學大家的名人軼事、重大貢獻等,讓學生了解到在數學文化前進的道路上,有無數前人的血淚和堅持,培養學生正確看待困難,樹立數學學習和探究的信心。通過數學歷史背景的介紹,既能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萌生民族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二、充分挖掘數學美育因素
在傳統的教學中,人們總是將數學看做是符號、數字、圖形、公式、定理和技巧等的集合,重視對現成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文化教學的精髓所在。在數學思想方法中又蘊含了美育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要把數學的思想方法介紹進課堂,介紹給學生之外,還要注重在數學思想方法中挖掘美育因素,進行美育滲透,為學生創設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視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原本認為枯燥、單調的數學學科中千變萬化的美。如軸對稱圖形的介紹中,除了我們人為制造的,大自然中也有對稱的神奇、人臉、蝴蝶、蜜蜂等。通過這樣的延伸,讓學生從“識—做—賞”層層遞進,認識深化,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給學生美的享受。
三、重視體驗數學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學已經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其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小學生在他們的課堂學習中,很少能主動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并加以應用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計劃、有意義地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課,為學生“做數學”“體驗數學”提供一個時間和空間。在這個實踐活動課上,可以是教師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聯想課本上的數學概念,也可以是拋出一個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尋找數學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實例,加強數學實踐和數學概念的聯系,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和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又能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受。
四、組織真實數學課外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生童年的生活中離不開游戲。因此,一方面,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有效地滲透一些數學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另一方面可以組織一些真實的數學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數學日記、一日的收獲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陶冶學生的性情,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收到人文熏陶和教育。
參考文獻:
王光明.文化觀念下數學文本的課堂詮釋[J].數學通報,2007(2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