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潔
摘 要:本文分析了傳統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由此界定了建模教學法的內涵,分析了其功能。在此基礎上,以材料采購過程中的賬務處理為例,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剖析,并結合筆者自身的體會,闡述建模教學法在企業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講解中的運用。
關鍵詞:建模教學法 中職學校 企業財務會計 材料采購
一、實施背景
以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期間開設的專業課程很多,有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設置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理論與實踐結合,由淺入深,而事實上,只有一線教師才有深刻體會:中職學生的專業課基礎不扎實,到后面學起來就比較吃力。后期課堂教學中常出現臺上“口若懸河講不停”、臺下“昏睡百年夢周公”的現象。這不是我們的學生不想學,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填鴨式”教學,即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反應“較好”,當時只憑借瞬間或短時記憶,長時間下去便會混淆和遺忘,所以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合當下的教學需求。筆者從事一線會計教學多年,多次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運用建模教學法,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由此,筆者認為建模教學法較合適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企業財務會計教學。
二、建模教學法的運用
所謂“建模”就是建立模型,是為了理解事物而對事物做出的一種抽象描述,是對事物的一種無歧義的書面描述。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統的因果關系或相互關系的過程都屬于建模。建模是研究系統的重要手段和前提。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二年級學生專業課程中的企業財務會計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在企業財務會計中,每個知識點、涉及的經濟業務按時間先后順序發生,需要根據先后順序處理,而且不止一種情況。這樣即使一堂課只講一個知識點,涉及的會計分錄就有十多個,部分還是多借多貸的復合會計分錄,難度可想而知。將建模教學法運用在中職學校企業財務會計的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將獨立的知識點先創設情境、分析賬務處理流程;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模型結構;建立雛形;教師對學生的分析進行修正和引導,最終形成模型,再將此模型結合案例實踐運用。筆者以“材料采購過程中的賬務處理”為例,簡單闡述建模教學法的一般模式。
1.創設情境,分析賬務處理流程
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轉換角色,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在講解材料采購過程之前,筆者將學生帶入到宏達公司,并展示了企業倉庫、生產環節、辦公場所等的圖片,明確了學生的身份。“你現在是財務部的一名會計人員。公司現要到宏達工廠去采購一批材料。對這項經濟業務,你作為會計人員會想到哪些問題呢?”學生們都知道,會計人員處理企業的財務,責任重大,于是討論開始了。最終,銷售們主要呈現以下幾個問題:錢何時付?料何時到?教師在學生們提問的同時分析了購料的流程,學生也明確了本堂課的學習內容。
2.自主探究,分析模型結構
問題已經提出,由誰來解決?僅憑學生的個人努力可能不夠。這時,筆者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是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學習方式,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產生疑問時會考慮得比較片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過去“要我學”的被動局面轉變為今天的“我要學”“我樂學”的自主學習局面。
學生通過討論,借用簡單的排列組合方法,很快就得出假設的幾種情況。情況一:材料已到,貨款已付;情況二:材料已到,貨款未付;情況三:材料未到,貨款已付;情況四:材料未到,貨款未付。教師對學生的分析做簡要評價,由此形成采購材料的初步模型。
3.教師引導,建立賬務處理模型
在學生為主導、教師參與的方式下得出這樣的一個采購材料模型,將書本上四五頁的教學內容進行濃縮,既將課堂教學內容精細化,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認知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此時,筆者充分肯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借此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何將得出的模型運用于實際業務中。
4.結合案例,運用模型結構
企業財務會計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實際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上例中獲得材料采購賬務處理模型后,筆者可以利用材料、支付方式等關鍵要素作為線索,來分析案例的賬務處理方法。
案例:10月5日,企業從外單位采購一批材料,材料價款20000元,增值稅率17%,款項暫欠,材料已經驗收入庫。11月5日,開出轉賬支票支付前欠購料款項。學生看到案例,直接就找到模型中的關鍵要素:材料已到,貨款未付,該案例的賬務處理也就迎刃而解了。材料采購過程的案例變化多樣,但如果學生掌握了賬務處理模型,百變不離其中。這樣的模型結構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思考、合作的基礎之上,不是老師直接灌輸的,所以對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是有幫助的。學生以此積累賬務處理模型,就可將課堂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三、教學反思
1.教師角色需要恰當轉變
在建模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不是“正確的引導者”,而是適時扮演提問者、建議者、欣賞者。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創設好的問題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問題的探索、發現、解決的深度和方式盡量由學生自主控制和完成。教師平等地參與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在教學的組織中體現“學法”,把教和學融為一體。教師要讓學生在問題、困難、挑戰、挫折、取勝的交替體驗中,在選擇、判斷、協作、交流的輪換操作中,經歷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學生主觀能動性需逐步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自主作用,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個體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在建模過程中提供不同的想法,把老師滿堂灌的上課方式改變成學生主動聽、主動思考、積極解決問題。通過自身努力得出的結果,學生會更加珍惜,記憶深刻。中職學校專業課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化,即怎樣使學生主動、有效、合理地學習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主觀意識,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與理念,給學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習慣。在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地運用建模教學法,不僅讓沉默的課堂動起來,也讓學生的思維跳動起來,細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