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影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早產兒家長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84例早產兒, 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并給予出院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強對早產兒家長的健康教育, 對比兩組效果。結果 觀察組早產兒家長健康知識掌握度為90.48%, 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皮膚黏膜感染、營養不良及臍炎發生率分別為4.76%、7.14%、2.38%、0, 均低于對照組患兒的11.90%、16.67%、7.14%、4.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健康教育在提升早產兒家長護理能力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健康教育;早產兒;護理能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84
早產兒在身體發育不完全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 容易因外界環境侵襲而發生各種疾病, 對其成活率及生活質量都產生了較大影響[1]。另外, 對初為父母的早產兒家長來說, 其缺乏相應的早產兒護理的相關知識,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早產兒健康。本院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對早產兒家長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早產兒為此次研究對象, 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 女17例, 胎齡31~35周, 平均胎齡(32.14±1.52)周, 體質量1635 ~ 2140 g, 平均體質量(2035.00±17.53)g;觀察組男26例, 女16例, 胎齡30 ~ 35周, 平均胎齡(32.23±1.46)周, 體質量1641 ~ 2153 g, 平均體質量(2031.00±16.87)g。兩組患者性別、胎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并給予出院指導, 叮囑患兒家長出院后注意事項, 加強早產兒保暖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對早產兒家長的健康教育, 于入院后發放早產兒健康知識調查問卷, 主要對早產兒家庭經濟情況、家長文化程度及早產兒護理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 后依照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方案:①理論指導:向早產兒家長詳細講解早產兒相關癥狀及治療、護理措施, 同時告知其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及早產兒護理的重要性。②護理操作示范:出院前由責任護士進行護理示范性操作, 主要包括母乳喂養姿勢、新生兒保暖、沐浴、臍部護理及新生兒撫觸等, 鼓勵早產兒家長參與, 便于其掌握操作要點。③出院指導:出院前對早產兒家長進行護理知識掌握度調查, 并依照調查結果進行出院指導, 對文化程度較低的早產兒家長應進行反復講解及指導, 確保其有效掌握。同時發放早產兒養育手冊及相關卡片資料, 做好書面宣教工作。④電話隨訪:早產兒出院后進行定期電話隨訪, 詳細了解早產兒出院健康狀況, 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咨詢服務, 并叮囑其按時復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兒家長對早產兒護理知識掌握程度, 隨訪3個月記錄兩組早產兒健康狀況。
1. 4 判定標準[2] 采用本院自制問卷對兩組早產兒家長護理知識掌握度進行調查, 問卷主要內容包括早產兒生長發育、健康知識及護理、日常護理、正確喂養方法等相關知識, 于早產兒出院前進行發放, 填寫完畢后回收。本次研究工發放調查問卷82例, 回收有效問卷82例, 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早產兒家長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對比 觀察組早產兒家長中, 完全掌握23例, 部分掌握15例, 護理知識掌握度為90.48%(38/42), 對照組完全掌握12例, 部分掌握18例, 護理知識掌握度為71.43%(30/42),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早產兒健康狀況對比 兩組早產兒上呼吸道感染、皮膚黏膜感染、營養不良及臍炎發生率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中將胎齡<37周、且體質量<2500 g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 由于受到宮內發育不完全的影響, 早產兒出生后普遍存在體溫調節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等缺陷, 造成了早產兒致殘率及致死率高于正常嬰兒[3]。針對該種情況, 應加強對早產兒的針對性治療及護理工作, 并同時做好早產兒家長的健康教育, 可有效提升早產兒存活率及存活質量[4-10]。
在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及出院指導基礎上加強健康知識教育, 幫助早產兒家長獲取更為全面的家庭護理知識, 有效提升了對早產兒的護理能力, 通過正確有效的家庭護理, 進一步提升了早產兒免疫功能并降低了其發病率。結果表明觀察組早產兒出院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 且隨訪結果表明觀察組早產兒上呼吸道感染、皮膚黏膜感染、營養不良及臍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提升早產兒家長護理能力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賴婷.系統分段式健康教育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吉林醫學, 2011, 32(21):4492-4493.
[2] 何克勤, 李小華, 魏琴, 等.對早產兒家長實施系統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評價.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0(5):375-376.
[3] 代蓉華.開展早產兒出院健康教育, 提高家庭護理能力.醫藥前沿, 2012, 5(14):189-191.
[4] 王楠, 陳龍, 李霞, 等.人性化管理在兒科護理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重慶醫學, 2013, 42(33):4102.
[5] 陳建花.加強新生兒科護理管理有效預防醫院感染.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1):2701-2702.
[6] 張靜修, 胡寒竹.多頻振動治療儀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5):36.
[7] 趙紅霞, 軒凱, 周文靜, 等.綜合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護理干預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8):1775-1777.
[8] 范彩英. 新生兒窒息程度與腎功能損害的相關性分析.河南醫學研究, 2015, 24(3):48-49.
[9] 杜華. 新生兒窒息程度與腎功能損害的相關性分析.中國醫學工程, 2013, 21(10):86-87.
[10] 王海波, 王麗, 劉飛, 等. 測定血、尿 β2微球蛋白對新生兒窒息后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中國婦幼保健, 2012, 3(23): 3569-3570.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