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娟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想,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應當是對人類自身的積極品質的探索,比如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社會環境和積極人格特質等方面。隨著國家與社會大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漸漸提高,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也被納入了我國心理學研究的范疇之中,并隨著不斷深入的研究而得出了多樣化的結論。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素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這些更是說明了幼兒園幼兒德育工作的重要。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我們要熟悉理解幼兒德育的精神實質,及幼兒德育所提出的目標要求,不僅如此,老師在日常生活和各個環節中,善于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發事件,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既注重德育的顯性滲透,也不忽視德育的隱性滲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實到每個幼兒。
一、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感化幼兒
1.環境對幼兒的情緒、個性、情感、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們注意創設一個良好的、和諧的精神環境。幼兒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強的,因此,我們教師自身首先加強師德修養,爭做文明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莊大方、樸素整潔、語言文雅、和氣規范,在帶班期間保持良好的情緒、教態,教師之間形成一個寬松、和諧、友愛的精神環境,從而為幼兒樹立模仿與學習的楷模,使幼兒在心理上具有溫暖和安全感。
2.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民主氛圍。尊重孩子,對于培養他們的自尊心,發展他們的智力和養成優良的品質,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平時應把幼兒作為一個大人來看待,虛心傾聽他們的意見,認真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并要注意態度溫和,說話文明,即使批評幼兒也要講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們受到尊重,這樣,他們就會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氣氛中受到熏陶,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如,當許多許多孩子圍住某一個玩具時,不能按數計算的排成隊,按次序進行,如滑滑梯、蕩秋千,幼兒相互數數,玩的次數夠了按順序換人,這樣場面又熱鬧,又井然有序,孩子們興致更高,集體觀念、紀律觀念在歡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種形式,寓德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良好的個性品德培養是通過幼兒園的全部教育活動實現的,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培養、發展個性傾向提供鍛煉的好機會。思想品德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動力,我們善于抓住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的每一個契機,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從抓常規教育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從小抓常規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我們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規,促使幼兒從實際出發,堅持一慣性,形成獨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質。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滲透德育側重于培養幼兒獨立自主性、自信心、勞動觀點及態度、勤儉節約、合作謙讓、輪流分享等品質。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說話輕輕、走路輕輕,玩玩具時輕輕拿、輕輕放;午餐時要求做到盤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功夫就能夠養成的。要養成一種好習慣,經過反復的歷練。”習慣培養貴在堅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孩子樂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開始做得挺好,時間一長孩子覺得不新鮮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堅持下去了。這時就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用游戲方式來吸引孩子,重新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他人情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師還根據教育目標,創設各種動態的幼兒園活動區,我們要求幼兒輪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擺水杯、掛毛巾、抹桌子、給自然角的種植物澆水,喂小魚,收拾各區等,以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關心集體的行為。天天督促,常常檢查,使習慣得到鞏固。取得了較明顯的教育效果,最終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2.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進行德育教育幼兒一日的主要時間都是在幼兒園渡過的,幼兒園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發揮幼兒園的環境作用,利用環境布置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認識。我們在班級及園內環境布置上非常注意這一點。“我是值日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認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鄉的變化”教師將老城區的的照片與老師新拍的新城區的照片布置上墻,教師還將原來七里海一片大葦塘的照片,與現在新開發的七里海濕地公園的照片對比,讓幼兒通過對比感受到家鄉的實際變化,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小舞臺”“評比欄”都是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現。
3.通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我們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從知識、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慮,抓住各科特點,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進行有機滲透。可以用多種幼兒園活動有趣的形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引起幼兒的積極思考,如聽故事,參于情境表演,兒歌、做游戲等方法,使他們身臨其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創設各種動態的活動區、活動角,在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做到:引導幼兒與人交往,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抓住苗頭隨機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勇于探索,正確對待輸贏、誠實勇敢的教育。
三、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如辦家長學校、開家長會、進行家訪、向家長開放半日幼兒園活動和每周教育內容都打在紙上供家長觀看等,向家長們講明在重視智力開發的同時注意幼兒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選擇地介紹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識,貼在櫥窗上,從而使得大部分家長能主動地與教師相互配合、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優勢,使品德教育真正獲得成效。
總之,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是長期、反復、不斷提高的過程,同時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對幼兒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組織好各項幼兒園活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兒園活動之中,幼兒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堅信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參考文獻:
[1]王玲. 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幼兒思想品德教育[J]. 華章, 2012(25).
[2]李玉娟. 關于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相關思考[J]. 生活教育, 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