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摘要]數學思維是典型的數理型邏輯思維,不僅具有嚴謹性,也具有開放性、發散性、創新性。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課堂上教師要打破陳規,創設自由民主的互動氛圍,鼓勵小學生大膽質疑,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182-01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教育的系統工程,應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數學課堂教學關注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為他們成為創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興趣是維系創新過程的重要條件之一
在興趣飽滿的前提下,學生的思維才會保持在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中,應從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入手。
(一)下意識地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譬如,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以各種形式開展比賽、晚會、故事演講等,合理地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以此激發他們的創新的興趣與樂趣。
(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逐漸點燃創新的熱情
數學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善于創造出教學中的各種美,激起學生智能的漣漪。
甲:3.7 3.8 3.6 3.8 3.6 3.5 3.9 4.0 3.7 3.4
乙:3.9 3.5 3.7 3.8 3.7 3.6 3.8 3.6 3.7 3.7
這個成績列舉的目的是為了從甲乙運動員中選取一人參加比賽,那么選誰參加比賽?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跳10次。學生問老師:“你選誰了?”學生此時思維活躍起來,對探求新知識興趣盎然,然后我告訴了學生的算法,師生很順利地完成此節內容,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認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就是這樣做的: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孩子從小說:“我能行”,從而滿懷信心走向明天,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探索,去創新。
二、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潛能
(一)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創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發閃爍
要使學生會思考,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機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定學生思考的對象及目標時,應有“度”的把握,如教“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時,啟發學生課本上把圓柱體側面積是用長方形形狀展開的,請大家積極思考,嘗試按其他形狀展開,并求出側面積。這樣使學生的思路擺脫了課本的束縛,在學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形成勤思、善思的習慣,如果只滿足于做一些熟練程度的練習題,遇到稍有思考性的問題就卻步不前,那么思維的火花,創新的靈感不會出現。這樣,就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要鼓勵和倡導“不恥下問,不恥多問”
在現實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多問幾個“為什么?”“只學不問”的實質是學生的積極思維喪失,也是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匱乏的體現。學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問,這是創新意識形成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嚴重障礙。事實上,能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的本身就其意義來講不亞于解決一個問題,因為它是創新性學習的一種表現。能夠引起大家爭論探討的問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極佳素材。如在教學“年月日”一節時,要求學生知道一年有12個月,大月是31天,并能以歌謠形式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然后告訴學生剩下的那幾個月除二月外,都是30天,只有二月特殊,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那么怎樣判斷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呢?我告訴學生: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就是閏年,二月份就是29天,而且每隔4年一閏,我的話音剛落,就有一個學生舉手,我就把他叫了起來,問有什么問題嗎?那個學生就問:“老師,為什么是每隔四年一閏呢?這跟什么有關呢?我說:你問的真好,這也正是我下面要講的問題。我就接著講: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每年用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65天6小時,所以閏年的二月是29天。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要鼓勵同學們多問,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
(三)要以訓練為主線,堅持手腦并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但訓練內容的設計要體現層次性和靈活性,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要讓學生靈活地在順向思維與逆向思維的相互轉化中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得到發展。從整體上看,只有把思維訓練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的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能,師生共同配合,教學相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才能有望實現。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