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驪,郭遂紅
(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問題研究
陳元驪,郭遂紅
(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摘 要: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品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邀請全國8省份107名大學英語教師參與研究。結果表明:網絡環境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起到客觀的支撐和促進作用,達到增加反思知識、豐富反思體驗、強化反思調控的目標;網絡環境下教師開展教學反思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隱私保護不健全、評教環境良莠不齊、管理組織不到位、網絡技術水平限制等。
關鍵詞:教學反思;網絡環境;大學英語教師;教師發展
反思被認為是使教師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學反思把外語教師培養從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探討轉向對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1]。國內外教育界對教學反思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理論框架的構建趨于清晰。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網絡環境成為眾多影響教育及教師發展的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2012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利用網絡環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反思的研究已涉及反思的內涵、反思能力的發展階段、提高反思水平的策略、反思研究的價值與存在的問題、反思性教學模型、條件、實踐等[2],也出現了重視定量研究的趨勢,但大多側重于理論探討而較少涉及具體的實踐應用研究,結合網絡環境的研究很少[3]。近年結合網絡環境的相關研究的參與對象集中于某一所學校的師生,全國范圍的現狀與問題沒有得到梳理與呈現[4]。因此,本研究通過邀請全國8省份的107名英語教師參與研究,旨在調查與呈現全國范圍的現狀與問題。
“網絡環境”這一概念已經被廣泛應用,但目前還沒有統一明確的、被廣泛認同的定義。在《網絡社會學詞典》中,“網絡環境”廣義上是指計算機網絡形成的條件和狀況。對“網絡環境”的定義基本分為2種:一種從技術層面出發,即涉及設備選用、上網用戶數、速度要求、管理軟件、安全性等技術考慮;另一種從結構層面出發,即涉及信息、物質、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所形成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等。本研究基于以下定義:網絡環境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依托計算機網絡而形成的以信息交流為主要內容,影響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一種環境。[5]
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內涵有不同理解,主要有3種觀點[6]:(1)認為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2)認為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教學觀”進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選擇;(3)認為教學反思是對教學經驗的重新建構。本研究持第三種觀點,該觀點的代表人物是肖恩(D.A.Schon),他提出“反思指專業者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建構或重新建構遇到的問題,并在問題背景下進一步探究問題,然后再找出解釋或解決問題的方法[7]。”我國學者申繼亮、劉加霞提出的定義更具體:“教學反思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育、教學,在教師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人、自我調節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過程中,能夠發現、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并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8]?!北狙芯坎捎眠@個定義,并認為教學反思受到教師的反思知識、反思體驗、反思調控3個因素的影響,教學反思重新建構教學經驗,清晰表征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本研究運用問卷、訪談等方法,使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問卷項目的初稿來自4位英語教師(不同性別、教齡、職稱、學歷)關于“您如何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這個問題的回答,以及文獻梳理。經過小樣本試測,刪除3個項目,修改個別項目的表述,最終形成的問卷由兩部分組成:(1)教師的基本信息(性別、教齡、職稱、學歷等);(2)27個項目。其中,27個項目涉及3個維度:①教師對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反思的各種形式的利用程度;②教師對采用這些形式的認同程度,即態度(肯定或否定);③教師采用這些形式開展教學反思的成效(高或低)。
問卷于2015年某全國學術會議期間發放,共發放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7份。受訪教師基本信息如下:男教師31名,女教師76名;初級職稱23名,中級56名,高級28名;并對其中9名教師進行了訪談。
訪談為半結構面談或者微信訪談,平均長度為40 min,問題包括兩方面:(1)您如何利用電子郵件、QQ、網絡視頻、博客、論壇、文獻數據庫、網絡教學平臺等開展教學反思;(2)您是否喜歡這些教學反思的形式,為什么。
運用SPSS對定量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和統計學處理,對訪談數據進行轉寫和分析。
基于對問卷所得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對訪談內容的整理、分析,重點討論英語教師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的形式、效果、問題等三方面的內容。
3.1教師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的形式
首先,教師利用電子郵件、QQ開展教學反思?!皩W生會通過電子郵件詳細地傾訴學習英語的困難”(王老師);“學生會在QQ上給我留言,表達對某堂課的某個環節的喜愛”(楊老師);“QQ上的互動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加深了師生感情”(李老師)。調查顯示,如表1,83%的教師經常使用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95.3%的教師熟練使用QQ與學生進行交流。如表2,54.7%的教師喜歡參與QQ群的教學討論;71%的教師希望通過電子郵件與教育教學專家交流。如表3,69.2%的教師認為與學生一起討論教學,反思效率高;54.2%的教師認為與同行一起討論教學,反思效率高。來自學生、同事、專家等多方的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準確找到教學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激發教師的自我反省和檢討。“電子郵件、QQ使學生的反饋不受時空的限制,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遇到學習困難,都能讓我及時了解”(王老師);“比起學生在期末教師考評表上給我的建議,他們通過電子郵件、QQ提的建議更加及時,這十分重要,幫助我及時修正、補救”(陳老師);“同事們相聚詳談的機會不多,QQ群的教學討論讓我有更多機會獲得他們的建議”(杜老師)。可見,網絡環境使教學反饋不受時空限制、更加及時、更加豐富,促進教學反思。

表1 網絡環境下教師開展教學反思各種形式的利用程度Table 1 Th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way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其次,教師利用網絡教學視頻、教學博客開展教學反思?!坝^看了網上的精品課視頻,清晰地發現自己授課的不足”(馮老師);“閱讀別人的教學博客,對比我們對同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時會發現自己的方法效果更好”(楊老師)。調查顯示,如表3,84%的教師認為觀摩他人的教學能促進自己對教學的反思;50.5%的教師認為通過撰寫教學日志來反思教學的效率高,52.9%的教師認為通過瀏覽他人的教學日志來反思教學的效率高。如表1,67.6%的教師熟悉如何在網上瀏覽教學博客;29.9%的教師常常撰寫網絡教學博客。“從前,我們往往只能觀摩本?;虮镜貐^的英語教師的教學,走出去的機會不多,能觀摩的次數也很有限。網絡上的精品課程視頻、全國教學授課比賽的視頻通常都是免費提供,大大增加了我觀摩他人教學的機會,有效地促進教學反思”(黃老師);“在網絡博客出現之前,我從未有機會閱讀他人的教學日志。在博客上閱讀別人的教學日志常常能引發我對自己教學的思考”(蔡老師);“寫教學博客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梳理、反思的過程。當網友在我的教學博客里留言,能促進我進一步的思考,實現了再次反思”(徐老師)??梢姡W絡環境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對比材料,幫助教師找到自己與他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差異、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教學反思。

表2 網絡環境下教師采用教學反思各種形式的認同程度Table 2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rious way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表3 網絡環境下教師采用教學反思各種形式的成效Table 3 The effect of various ways of teachingreflection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再次,教師利用教學論壇、文獻數據庫、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反思。“瀏覽教學論壇使我得到啟發”(李老師);“使用網絡文獻數據庫,我能了解學術動態”(蔡老師);“網絡教學平臺讓我學習到最新的外語教育信息技術”(杜老師)。調查顯示,如表1,52.8%的受訪教師經常瀏覽英語教學論壇,43.9%的教師經常通過撰寫研究論文來開展教學反思;如表3,45.3%的教師認為撰寫研究論文的反思成效高;如表2,84.1%的教師喜歡通過網絡查閱需要的文獻;如表1,63.2%的教師熟練使用網絡文獻數據庫。“在教學論壇里我能了解到最新的資訊,包括當前大家最關注的教學方法、研究課題等”(陳老師);“有時我會在教學論壇里發帖子提問,例如咨詢書目、請教語言文化知識等,常常能得到很滿意的答復。一些名氣大的論壇里高手如林,藏龍臥虎”(楊老師);“文獻數據庫是我撰寫研究論文的最得力助手。當中的文獻資料大大地拓展了我的專業視野”(黃老師);“網絡教學平臺發布的教學課件使我大開眼界,當中有許多材料很適合我的學生,可以借鑒。借助平臺上豐富的資料,我改進了自己的教學課件,也提高了制作課件的水平”(馮老師)。可見,網絡環境幫助教師拓展專業視野,促進教學反思。
3.2教師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的效果
首先,有助于提高教學能力。以參與本研究的G高校為例,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后,英語部的教師連續4年獲得校級授課比賽一等獎,2年在省級授課比賽中獲獎,2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壇新秀,3名教師被評為校教學名師?!翱赐昃W上的全國授課比賽視頻,我立即找到自己的問題,例如引入環節的語言輸入量太少、學生小組討論時我沒有給予足夠的指導”(李老師);“一直沒意識到在一堂課里我竟然說了那么多的OK!自從那次同事們在QQ群里開玩笑地提起各自的課堂口頭禪,我才有意識地去留意自己存在的問題,后來就有意識地去改,現在我的授課語言更流利了”(杜老師)。
其次,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以G高校為例,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的兩年期間,“堅持寫教學博客,我的教學論文開始言之有物。博客幫助我把那些一閃而過的教學感悟記錄下來,點點滴滴積累成豐富的論文素材”(蔡老師);“寫自己的教學實踐,梳理自己的教學理念,寫作完成,自己也獲得了提高”(李老師);“網絡上的定期討論使課題小組的成員更加團結,合作無間,共同取得進步”(王老師)。
再次,有助于學生成長。以G高校為例,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后,9名學生獲全國英語競賽特等獎,59人獲全國一等獎,學生團隊在省級英語綜合技能比賽中獲二等獎,兩度在全國英語口語決賽省級賽區中獲第一名。“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后,就有一些學習尖子冒出來了,這些學生的共同特征都是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黃老師);“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陳老師)。
開展教學反思使教師開始清晰地表述原來混沌不清的、隱藏于紛繁的教學事件背后的實踐性知識,幫助教師重新建構教學經驗,提高了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成長。
3.3網絡環境下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顯示:(1)如表2,28.3%的教師不想把自己的教學日志放在網上,原因包括“擔心泄露隱私”“擔心對自己產生不好的影響”等,而愿意把自己的教學日志放在網上的教師則認為“博客就是放松心情,述說心事的地方”“無論網友們的評論帶有惡意或善意,都是一種鞭策”“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等;(2)如表2,42.5%的教師不想把自己的教學錄像放在網上,原因包括“要接受公開的批評指正,壓力很大”“不習慣上鏡”等,而愿意把自己的教學錄像放在網上的教師則“希望網民能幫助自己分析在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還可改進”“對自己的教學有信心,不擔心受到批評”“喜歡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等;(3)45.3%的教師不喜歡參與QQ群的教學討論,原因包括“討論內容空泛,沒有針對性”“很耗費時間”“年齡大,無法融入”等,而喜歡參與QQ群的教學討論的教師則認為“能及時獲取信息”“討論內容很貼近實際”“增加了同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4)如表2,83.2%的教師希望接受網絡技能培訓,原因包括“不懂怎樣使用QQ,很多討論無法參與,很著急”“想看網絡教學視頻,但是不懂怎樣安裝播放軟件,每次都要找人幫忙,挺麻煩”“據說網絡文獻數據庫的功能很強大,可惜我不懂怎樣利用”等。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教師開展教學反思遇到的問題主要有隱私保護不健全、評教環境良莠不齊、管理組織不到位、網絡技術水平限制等。
由上述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幾點啟示。
第一,教師可利用電子郵件、QQ、網絡教學視頻、教學博客、教學論壇、文獻數據庫、網絡教學平臺等形式開展教學反思,利用網絡環境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和豐富的對比材料、拓展專業視野,達到增加反思知識、豐富反思體驗、強化反思調控的目標。網絡環境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起到客觀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第二,教師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教學反思,網絡環境可以幫助教師清晰地表述原來混沌不清的、隱藏于紛繁的教學事件背后的實踐性知識,幫助教師重新建構教學經驗,提高其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三,完善網絡隱私保護的相關措施、營造科學客觀的網絡評教環境、組織切實具體的網絡教學討論、提高教師的網絡技術水平等措施能有效促進教師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反思,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高翔,王薔. 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 外語教學,2003,24(2):87-90.
[2] 郭遂紅. 基于教學情境的外語教師非正式學習與專業發展研究[J]. 外語界,2014(1):88-96.
[3] 徐錦芬,李斑斑. 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與研究[J]. 外語界,2012(4):6-15.
[4] 孫維,陶瑋,周營.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實效性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46-48.
[5] 翁瓊. 網絡環境下高校系(所)資料室信息服務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0(4):158-160.
[6] Grimmett P P,Erickson G L. 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M]. Columbia: Teacher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88:47-53 .
[7] 王海燕. 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 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10:18 .
[8] 申繼亮,劉加霞. 論教師的教學反思[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2(3):44-49.
第一作者:陳元驪,女,1981年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師發展、符號學。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of University EFL Teacher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CHEN Yuan-li,GUO Sui-hong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
Abstract:Teaching reflection is a key factor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llects data from 107 EFL teachers who come from eight provinces of 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t proves that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supports and promotes teaching reflection of EFL teachers in the aspects of achieving the goals of increasing the reflection knowledge, enriching the reflection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flection control;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of EFL teacher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nclude the lack of sound privacy protection, friendly evaluation environment,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 and good command of network technique.
Key words:teaching reflectio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university EFL teachers; teacher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廣東海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雙百工程英語提高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XJG201352)、廣東省大學英語教改項目“多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及應用研究與實踐”(2014GDB22)、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GDJG20141122)。
收稿日期:2015-09-14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159(2016)02-0062-05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16.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