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
摘 要: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中,通過向學生提問激發其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其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采用應用問題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文章針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問題教學法 教學應用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手段,有價值的提問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堂上應用問題教學法有著重要意義。
一、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緒論是教材的開篇,是本課程的第一堂課,也是學生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門課程形成初步印象的重要一節。如果《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第一節課就將名詞、工藝、相圖、熱處理等專業術語堆到學生面前,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師上好緒論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緒論課上如果照本宣科,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應用問題教學法可以留伏筆、設懸念,將學生的求知欲充分激發出來。比如開篇老師可以提出問題:人類最早使用金屬材料的時間是什么時候?電影里制造兵刃時為什么要將燒紅鍛打后的兵器放入水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并將這兩個問題留到課下,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尋找答案,使其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形成初步認識。
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是其與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處于“若有所思”的狀態,培養其問題意識,并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思維進程,問題情境的創設尺度要以達到學生的思維水平為準,以啟發性問題為主。比如在講解金屬性能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說明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保險絲、電線、變壓器、電機等材料,向學生提問題:金屬的熔點、導熱性、導電性及磁性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還可以以鐵路鋼軌為例,向學生提出問題:兩段鋼軌銜接處為什么要預留有一定的空隙?讓學生通過學習即可了解,金屬材料具有熱膨脹性。再進一步提出問題:化工生產中的金屬管道施工過程中產生熱膨脹量時,通常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證管道的正常工作?除了管道施工外,還有哪些工藝要考慮熱膨脹因素?這些問題包含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解答問題來提高能力,培養其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針對課程教學重點提出問題
每門課程都存在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老師要吃透教學大綱,掌握教學目的,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每章知識的內在聯系,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課程的重難點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例如在學習鐵碳合金的相關知識時,鐵碳合金相圖是重點、難點問題,鐵碳合金相圖主要表示不同成分的鐵碳合金在緩慢冷卻或加熱的條件下,隨著溫度的變化其狀態及組織發生的變化。針對這一知識點,老師可以圍繞Fe-Fe3C相圖的組成進行提問:嘗試分析A、C、D、E、G、S六個主要點的含碳量;溫度的含義是什么?ACD線、AECF線、GS線、ES線、ECF線、PSK線六條特征線分別表示什么含義?這些問題包括鐵碳合金相圖的知識重點,學生解答問題即可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
四、結合實例,用問題對抽象概念具象化
真實的環境對知識的構建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被動,就談不上“真實的學習環境”的構建。在問題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實例,將《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體系中抽象的概念融入問題中,將其具象化,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具有較多的微觀知識點,對于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因此老師可以結合實例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晶粒與晶界的相關概念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一個石榴,剖開后讓學生觀察,及時拋出問題:你覺得剖開的石榴跟晶粒示意圖有哪些相似之處?你能將對應的部分做出對照嗎?學生會發現,石榴粒對應晶粒,而石榴中的黃色隔膜對應的是晶界,抽象的概念一下子變得立體,學生記憶、理解起來更容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學生熱處理知識時,可以先將一根1mm左右的彈簧鋼絲剪成兩段,在酒精燈上加熱到赤紅色,然后適時提出問題:你覺得鋼絲放入水中冷卻與放在空氣中冷卻會有什么不同?在學生猜測的同時將兩根鋼絲分別置入水中及空氣中,然后讓學生猜測:兩種不同的冷卻方式下,鋼絲的性能會有什么區別?這種直觀、操作性強的實驗不僅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說服力強,學生的理解、記憶更深刻。
總之,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空間較少,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理解不透徹,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無法提高。問題教學法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中思考,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之間可以針對老師的提問互相討論,或者向老師進行提問,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高志彥.就業導向:高職教育新發展觀[N].中國教育報,2014-02-22.
[2]蔣開曙,郭慶榮.多媒體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J].機械職業教育,2015(12).
[3]張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王健.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戰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