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蘭靜
摘 要: 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想象力 培養策略
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是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則是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任務是一方面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另一方面挖掘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想象力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必須進行創新教學,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擴展知識,豐富想象力
文化知識決定著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充分積累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是教師教學過程的創新體現,對學生有言傳身教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運用視聽、音像、電腦等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各種知識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如我在教《看云識天氣》時,配以掛圖幫助學生認識云的種類、形狀;教《望天門山》時,借助幻燈投影圖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天門中斷楚江開”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壯麗景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單純地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不問課型、內容,一律使用五彩繽紛的課件,給人有喧賓奪主之嫌疑。
重視課內外材料的聯系組合,使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一次看圖寫話練習時,畫面上是青蛙、池塘、荷葉,許多孩子都寫了青蛙捉害蟲等,唯獨有個孩子寫道:“青蛙媽媽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多么富有生活氣息的話,那是孩子的獨特想象,充滿親情、溫馨和童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誘導學生體味、觀察、比較,幫助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二、訓練語言,增強想象力
在教學中應不拘形式,隨時點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拓展,學生才能開闊思維的空間,使思維的方式更靈活,才能突破現有單向思維的定勢,才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才會尋求問題的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達到創新的目的。學生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如果僅有豐富的表象而無生動的語言,就如同“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著力訓練學生的語言,開發學生想象力。
小學語文,幾乎每篇課文都有訓練學生想象力的片段。課文中作者描繪的環境景象、人物活動、事物形態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構成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在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聲嘶力竭、煞有介事地讀,而不想象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就很難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優美的語言,感染、熏陶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準確體會遣詞造句的表現力量,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可引導學生對“偷偷、鉆、嫩嫩的、綠綠的”等細加咀嚼、推敲,讓學生意識到生動而傳神的語言的精妙之處。
三、強化訓練,提高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啟發學生想象,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提供聯想線索,千方百計地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文章的內容及其表現方法,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較強的創造能力。
訓練是一切學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問題的訓練,才可以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和強化,語文學科也同樣如此。一題多變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改變問法、改變材料或改變因果關系,使之變為更多的有價值的有新意的問題,使更多的知識得到應用,從而取得一題多解的效果,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隨問題的不斷變換而得以提高。在許多問題當中,進行分類分析,抓住問題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問題的規律,達到解答一題則弄通一片的效果,從而總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這樣通過變化題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
訓練時要以質量為主,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只要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訓練,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題型的訓練,讓學生不斷擴大知識量。
四、延伸課外,拓展想象力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就告訴我們,要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只限于課堂,只限于課本,就太狹窄;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要經常帶領他們到大千世界去接觸,去思考,去學習,去受影響,并有的放矢,隨時點撥,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延伸到課外,學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飛遠揚。加強素材積累訓練,拓展素材積累空間,能很好地豐富與激活學生的情感與想象力。語文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多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妙詞佳句,懂得文章的謀篇布局,而且可以間接地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打好基礎。因此,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總之,想象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只要我們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大膽想象提供催化與導向,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學生就能夠展開暢想的翅膀,翱翔在創新的天空中。
參考文獻:
[1]黃有德.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
[2]張曉輝.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想象的探討[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3).
[3]冒亞梅.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能力培養[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