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中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討論了提高其學習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學困生 學習效率 提高策略
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在智力發展、解題能力及歸納判斷等方面各不相同,導致學生個體之間學習效果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群體。高中階段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差距更明顯、更突出,特別是數學學困生與優等生之間的差距更大。新實施的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綱要,提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面向一切學生的教學觀念,推行的是整體共同發展進步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更關注學困生,重視學困生轉化工作。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只有深入把握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根本“癥結”,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
一、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是自覺學習意識淡薄所致。思想決定行動。通過對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原因的整體分析發現,主動學習意識薄弱,是其共同特征。他們對數學學習活動沒有“愿望”,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及學生之間的集體討論活動沒有“興趣”,將自己放置在相關活動的范圍之外成為“局外人”,即使參加師生活動或生生活動,也是“人在心不在”,不能夠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精神。
二是教師陳舊教學理念所致。學困生學習效率不高,既有自身主觀能動性消極的一面,又有教師教育教學理念陳舊方面的原因。許多高中數學教師自始至終存在“分數論英雄”的應試教學理念,把目光投放在優等生和中等生身上,忽視學困生群體的存在,將主要精力和時間用在了“提優”和“育強”上,冷落了學困生。同時,對學困生的教學通常采用訓斥、指責和嘲諷的方式,導致學困生學習數學興趣降低,學習效果下降。三是思維探析能力低下所致。高中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新知、分析解答問題時,由于受到自身數學學習能力的影響,不能對新知內涵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導致“一知半解”現象的發生。加之自身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導致他們的學習活動未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四是探知解析方法使用不當所致。筆者發現,部分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解析數學案例的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認知和掌握了解決問題案例的方法和思想,在面對具體數學問題案例時,卻出現“無從下手”、無所適從的“方法恐慌”情況,不知道運用什么數學方法進行問題解答。加之不少高中數學教師疏于此方面的講解和引導,致使部分高中生解題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習技能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淪為學困生。
二、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策略
一是情景并融,提升學困生能動學探情感。情感是催生學習動能的最好“動力”。學習優異的學生群體,都有著強烈而又主動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潛能。外部環境對學困生學習情感影響要尤為明顯。教師要培養學困生的能動學習情感,就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注重情感交流。學困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情感的交流。高中數學教師要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和掌控他們對學習、生活所持的觀點和看法,通過交流談心和給予幫助,點燃其主動學習“火花”,提高積極學習情感。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置。借助教學軟件,營造真實的生活場景、輕松的數學情境,提振學生的情感。如“三角函數的應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一艘貨輪進出港口的動態畫面和運動場景,同時利用電子白板、投影儀,呈現貨輪進程港口的數學圖形,讓他們內心受到震撼,情感受到觸動,形成能動學習情感。
三是強化指導,教授學困生良好解析方法。學習方法恰當,學習效果則佳,反之則不佳。教授學生學習方法、解題策略,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生動呈現。教師應將學法指導、策略講授作為重要內容,通過典型案例,以題為例,講授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并講清使用的注意事項,讓學困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解題要領,提高學習效率。如“不等式”章節“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一節教學,數形結合思想策略是解決該章節問題較常用的一種解題思想,教師在講解問題“已知實數x、y滿足約束條件x-ay-1≥02x+y≥0x≤1(a∈R),目標函數z=x+3y只有當x=1y=0時取得最大值,求a的取值范圍”時,在學生合作解析基礎上,通過此案例向學生講授數形結合解題思想的定義及特征,并且闡明使用此策略時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學困生在實踐解析親身經歷基礎上,對數形結合思想策略認識更深刻,為以后正確使用提供了科學指導。
除上述轉化學困生策略之外,教師還要發揮積極評價作用,保護學困生自尊心,多肯定和表揚數學學困生,讓他們增強學好數學信心,在克服困難、學習探究中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棟梁.淺談數學困難生形成原因及其對策[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04).
[2]陳桂芬.淺談方法不當型數學差生的轉化的策略[J].建中學數學,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