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文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學,關注學生興趣發展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學習活動中更加自覺主動成為教學目標之一。
【關鍵詞】高中數學 主體性 評價 互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58
隨著教學理論的不斷完善,高中數學中教學對學生興趣建立的重視日益明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其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甚至會自主進行預習和鞏固;但是部分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其學習態度很消極,甚至會在課堂學習中擾亂課堂秩序,耽誤教學的有序展開。所以高中數學教學必須從興趣教學這種方法著手來為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做好教學準備。眾所周知,興趣是引導學生自覺學習的第一任導師,但是我們發現當下高中數學學習無論在理科還是文科都是一大難題,學生普遍的反映就是高中數學難。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成績本來就不好,甚至認定自己就是笨不夠聰明所致,因此產生不了學習興趣,有的學生是對當前的數學教學方法不適應而無法產生興趣等,所以教師就要針對現實情況開展興趣教學。
一、轉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興趣建立的第一步,也是基礎和前提。因為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主體發展的明確意識和顯在需求,如果教師還是想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樣,以自己的講課為中心,上課就是不停地進行知識點灌輸而忽視學生的發展需求和主體建立需要,只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厭煩的情緒。所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喚醒其主體意識,對于自己的學習需求和目標有了意識之后才可能產生興趣。
第一,教師重新為自己的教學角色進行定位,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教師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多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盡可能每節課都能設置合理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思考,而不是一直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沒有時間進行自己的思考。
第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教師并不是權威者,也沒有權力阻止學生進行某個方向的思考,教師需要做到就是引導和啟發,不要總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樣,而是在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這需要教師具有平等、民主的意識,作為學生的老師同時也是朋友,要給予學生的充分的尊重和幫助,同樣這樣的教師也會受到學生的愛戴,而他們也會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興趣。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建立還體現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高中數學學習內容復雜,定理和概念多,但是有很多基本的概念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還是能夠解決的。教師往往在課后布置很多作業,學生在題海里面難以脫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預習,而預習是學生學習高中數學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和學習習慣,對其今后的主體發展以及興趣建立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不妨把作業減少一點,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預習過程,但是這需要教師制作規范條理的學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歸類和梳理,這樣學生預習有所輔助和指引,效率也得到提高,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存在的疑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更加具備主體意識,在聽課和做題的時候會充滿興趣來印證自己的理解,然后逐步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教學評價
促進學生興趣的建立和發展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來實現。高中階段的孩子處于心理和能力發展的快速時期,他們急需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認可,但是自我的獨立評價能力有限,而這個時候教師的評價就顯得格外重要,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增強自我認可度,從而生發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一,教師要以積極的評價為主,對于學生的批評或者建議留在課下單獨開展,學生的不好表現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眼神示意,而對學生的優秀表現教師及時提出表揚。第二,評價方式要多樣,這樣效果才會更好,教師綜合運用課上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評價,尤其是在學生起來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及時給出評價和鼓勵,從而幫助很多學生建立對自己數學學習認可,逐步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發掘自己的潛力,在內心建立持久的興趣。第三,教師的評價標準也要多樣化,不能單純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評定,而要多發現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長處,告訴學生教師一直在關注他的發展和進步,從而建立其自信心,促進興趣的形成。第四,教師的評價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標準,因為有的學生本身數學基礎就不好,這樣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進步相對性,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潛力和既定水平進行恰當公平的評價,從而在幫助學生更加清楚認知自己的時候,使有心積極向上的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認同和鼓勵,為興趣的形成起到推動作用。
三、積極開展互動教學
興趣的建立也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互動教學能使整個班集體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氛圍,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被充分帶動起來,主動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和解決,從而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輕松。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也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形式。但是教師如何形成互動的教學形式呢?
第一,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彼此之間的關系以及性格的互補來合理劃分小組之后,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小組內部能夠積極互動起來,同時教師采取小組積分制,每次教師提出的重要問題由小組競爭回答的時候就給回答正確的小組加分,每個學期進行獎勵,這樣加入競爭之后的小組合作會更加有默契,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實現課堂效率的有效提高。第二,在學生互相進行互動時候,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里面,并隨時作為引導者的角色來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從而加快互動的頻率,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這樣活躍的課堂就能充分帶動學生的思維,快速思考問題,從而促進興趣的發展。第三,教師還可以通過創新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高中學生對于互聯網以及科學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充滿好奇心,教師及時學習新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學習拋物線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軟件制作標準的拋物線,既能加快教學進度,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高中數學的興趣教學必須從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為基礎步驟,然后關注教學內容和手段以及方法的完善,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