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章坡
【摘 要】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方法很多,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創新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其教學過程和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弊端和誤區,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如何切實推進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 主體性 教學手段 創新題型 實踐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7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學生思維發展和構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應該重視提升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素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創新能力,但是在當前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下,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甚至很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很低。因此在新課改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高中數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但是,很多學校并沒有完善的創新教學案例和經驗,教師在開展創新教學的時候難免存在不少誤區,我認為想要開展好創新教學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是學生對自身的思維有客觀的意識,能自覺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主體性才會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問題的思考,才會具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創新教學的時候忽略了這一點,而是以自己為中心,穿新鞋走老路,導致學生無法發展自己。
由于高中課業壓力大、課時緊,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確實很難,但是很多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就在課堂上采取滿堂灌,根本不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也不在乎學生是以怎樣的方式獲取知識的,一味的進行知識點灌輸,然后讓學生做習題、講習題、做筆記。這種壓抑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無法獲得充分的發展,此階段的高中生渴望獲得主體性的發展,而教師并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那么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呢?
第一,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確發揮自身監督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來主導這個課堂。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為大家講解題型,例如當把圓和坐標軸結合起來的時候,單位圓的半徑為1,那么在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單位半徑用sin和cos來表示該如何計算和推理,其實根據學生的現有數學水平,有不少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通過讓學生互相合作和激發之后來發現解題步驟,而不是自己一口氣告訴學生,數學學習成了知識的復制和機械地做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中心地位。
第二,教師要強調預習的作用,在平時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來鼓勵和督促學生自主預習,因為預習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步入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會自主學習,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預習式的自主學習更加重要,這是因為學生在自己預習的時候能夠很好的鍛煉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考速度和方向,使其對自己的思維特點有感性的把握,這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總之,主體性的建立是創新教學的必然過程。
其次,關注教學手段的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等,這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高中數學在難度上和深度上都比初中要大和深入,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困難,而也有很多學困生對數學學習比較懼怕,產生畏難的心理,這都阻礙創新教學的進一步開展。但是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和最新的高科技教學手段來緩解這一難題,因為數學的抽象化思維要求導致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存在困難,教師通過形象性的三維立體展示和生動的圖像沖擊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以此來激發其創新思維的萌發和進展。
尤其是可以開展數學虛擬實驗空間,讓學生上機操作,在虛擬的實驗室里面,學生相互之間可以溝通交流,運用最新的教學設備進行數學的學習,在激發興趣和動力的時候,學生的視野也被全面打開了,方便創新思維的發展。而數學近幾年來的發展和這些高科技是息息相關的,數學的創新會帶動科技和人們生活的進步,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其創新意識的增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再者,創新題型也是開展高中數學創新教學的必然過程,高中數學實際上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因為很多關于定理和原理的介紹,而各個定理和圖形之間也是結合的,因此學生必須通過做題來訓練和鞏固對這些原理、規律的認知和記憶,但是現在高中題型很多都是舊題型,翻來覆去地做歷年高考題,導致學生思維受到禁錮,喪失創新能力。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新題型,而不是沒有選擇地就知道做題,要做好題、創新性高的題型,這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和設計。
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思維拓展題型,激發學生的思考,有些學生有余力就可以自主思考,鼓勵學生具有挑戰精神,這是創新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教師要多選擇一題多解這樣的題型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多種途徑來尋找答案。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自主進行題目的設定,訓練其逆性思維能力,通過原理來設置題型,同學之間相互考查,在班級中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維的多方面發展,這是提升其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最后,開展創新教學必須和實踐相結合,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確認學生是否真正把理論知識理解和消化了,也只有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自主重新進行知識的建構,創新不可能是理論的創新,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思維上和書面上,而是應該和學生的生活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注重一些結合學生生活實踐進行考查的數學題目,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創新的意識,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這個問題學生是一種思考方式,但是在學習了數學定理之后,我們可以具備另一種思考方法。例如計算某一時期的太陽高度角可以是數學問題,也可以是地理問題,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問題,教師應該多讓學生來學習和應用,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的實踐意識,這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另外,在假期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數學夏令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簡要論述我們發現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需要教師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學習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作為數學教師還應該不斷學習各種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創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