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偉
【關鍵詞】 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
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3—0079—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在教育改革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教學資源庫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關鍵,是教師了解信息、獲取知識的源泉。隨著學校對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不斷重視,教學資源庫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特別是一線的教師,在課件和課案中都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這些資源由于學校缺少良好的有效管理措施,往往由于教師的退休等不同原因而逐漸流失。本文筆者通過對當前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小學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策略,從而為更好地完善小學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參考。
一、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資源不注重質量。目前的教學資源庫建設過于強調量的積累,對于學校的教學活動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收集人員大多不了解,盲目地收集教學資源,而不注重教學資源的具體用途,既浪費了時間,也占用了教學資源庫的空間。所以,目前開發的許多教學資源庫盡管有海量的資源,但對于教學資源可用于課程的哪一個環節,進行什么樣的知識教學,解決教師的什么教學問題仍不夠明確。
2.對教學設計技術不夠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也需要教學設計的技術,這兩者相互聯系。具體到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上,一是建設者需要通過教學設計的技術將建設理念表現出來,再通過信息的編碼進行發布和傳播。許多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忽略了教學設計技術,往往把原有的資源進行新的開發之后發布出來,就當做達到了目標。這就導致資源庫的建設陳舊,不符合教學實踐的需要,也滿足不了新課標的要求。
3.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管理制度缺乏。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至關重要。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師評估體系,將教師的共享成果納入考核部分,同時對積極參與共享的教師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獎勵。只有加強對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管理建設,才能提高師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將資源庫不斷完善。
二、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策略
1.資源庫建設的選擇性原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立足學校的教學實際,要以改善教育教學為目的,學校對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有選擇性,將需要的資源納入建設的范疇,一些教學資源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用到,不需要對其進行建設,這樣既提高了建設的效率,也提高了資源庫建設的質量。
2.循序漸進,逐漸完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完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并將這些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共享出來。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與者,每個人的能力及參與積極性不同,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資源的開發任務。因此,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循序漸進,分段進行,依據實際需要開發資源,并及時對資源庫進行建設和補充。
3.建立教學資源庫建設制度。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教師的參與,教師是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主體。教師參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一是需要技術水平。教學資源是否優良,要看教師在教育教學應用中的效果如何。因此,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學校可以讓教師進行培訓,借助教學資源參加各種形式的比賽,通過專家評審來評價教學資源。二是教師需要積極總結教學資源,并共享資源。這需要學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勵制度,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教學資源庫建設深入開展,教師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并運用教學資源庫建設進行各項教學活動。
4.規范資源管理和評價機制。教學資源庫建設需要多方面積極參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環往復的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總結資源庫的不足和缺點,并及時對資源庫進行建設和補充。充分發揮教學資源評價體系,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設適合學校的教學資源評價體系,對學校教學資源建設進行規范。
5.發展師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同時對師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有著更多的要求,資源庫的建設目標之一也是培養師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培訓力度,可以采用經驗交流式、研討式等方法,從技術層面對師生進行培訓,提高其技術能力,同時加強理論層面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應著重開好信息技術課,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為導向,采取多種手段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3﹞GHBO54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