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摘 ? ?要】藝術通過報刊、雜志、影視等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藝術享受。富有創意的藝術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展現了“藝術美”和“精神美”,因此欣賞藝術作品既要有審美眼光,還要有感受精神美的智慧。
【關鍵詞】小學美術 ?發現 ?感受 ?創作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52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以及形形色色的動植物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畫卷,古時候人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大自然的“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繪畫技巧和材料不斷豐富,各個時期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這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人類先后發明了照相機、攝影機,有了更多的方法捕捉大自然的美麗瞬間,由此也形成了新的藝術形式,同時運用多種傳播手段使藝術作品得到廣泛傳播,擴大了藝術的影響力。而且各種建筑和工業產品也越來越注重藝術效果,使建筑和產品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內涵,從而推動了現代產品設計的發展,這使藝術的形式進一步擴大,可以說現代生活中處處皆是藝術。這既需要現代人具備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還要掌握一些美術知識來提升個人的藝術欣賞能力。
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要求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力圖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美術實踐能力,并使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豐富個人的精神世界,進而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
一、欣賞能力
藝術作品展現事物的真善美,能給人帶來精神享受,這也是人類千百年來進行藝術創作的動力,并不斷有新的藝術追求。只有認識到藝術的美好,才會有藝術創作的愿望,所以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力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圖形優美,色彩豐富,而且構思巧妙,通過有限的畫面表現豐富的精神內涵。欣賞藝術作品要透過圖案和色彩欣賞藝術所帶來的“美”,發揮想象,領悟畫作所表現的藝術形象。
藝術作品以生活中的事物為原形,依靠藝術家的激情和想象,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描繪出事物的形象,揭示人類的情感。欣賞藝術作品要先認識畫作描繪的具體形象,這需要聯系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事物,所以教材中的圖畫多是學生日常見到的物品。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事物的特點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鼓勵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做補充,然后老師概括總結,提高學生認識上的準確性。在欣賞畫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聯想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事物多是感性認識,各種感官刺激最為直接,尤其是色彩帶來的視覺刺激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色彩也是美術作品的主要表現方式。美術作品的色彩運用有自身的規律,既要結合現實中的事物,合理運用顏色,而且還賦予色彩具有象征力量,所以豐富的色彩既描繪了具體的事物,而且還傳達的某種精神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欣賞畫作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想,欣賞圖形描繪的藝術形象,通過聯想感受畫作所帶來的藝術感染力。課堂教學中要以啟發為主,逐步引導,例如,學習綠色的象征意義時,可以先讓學生列舉一些是綠色的事物,學生自然會想到各種樹木、花草,進而擴展到整個自然,在此基礎之上老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很容易明白綠色象征著生命以及自然環境。
除了以教材中的圖畫為例,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同學們熟知的卡通形象,先讓學生發言,談談人物的特點是什么,好人?壞人?自己喜歡那些卡通形象;然后結合圖片認識人物的標志性顏色什么,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顏色;最后,將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和色彩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卡通人物的顏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人物的形象。
為了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教材中展示了一些優秀學生作品,無論是圖形還是顏色都很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每一幅畫的特點各不相同,加之欣賞作品的角度不同,學生的興趣各不相同,使得學生喜歡不同類型的畫作。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培養個性化的藝術追求,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作品。適當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同學之間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談談喜歡的原因,從而共同提高欣賞能力。
二、創作活動多樣化
學習美術既要具備一點美學素養,還要掌握簡單的美術技能,學校教育中主要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繪畫是一項創造性工作,需要形象的思維能力和巧妙的構思,繪畫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繪畫能展現學生的藝術才能,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所以繪畫課程很受小學生的歡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開展一些繪畫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創作內容應該是多樣的,提倡學生聯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自由地展開創作,構圖要富有新意,色彩搭配要有特點,建議學生以生活簡單的物品為創作對象,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構圖。
在學生繪畫的同時,老師可以介紹一些繪畫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應用,但每次的知識量不宜過多,逐步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漸漸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除了繪畫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美術方面的技能。例如,每周讓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黑板報,一部分同學負責內容,一部分同學負責設計版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老師可以拍下每一期板報的畫面,期末開展評比活動,通過競爭來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美術課應該輕松一些,老師的教學內容要以必備的技能為重點,不要講太多的理論知識,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創作過程自主探究,而且老師不應該對學生的作品有太高的要求,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對有濃厚美術興趣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今天,隨處可見各種傳播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極為多樣,方便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小學美術老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內容,不斷豐富課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入一些經典的藝術作品,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一些創作的技法,講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深入了解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價值,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