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 韓春霞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數量也在急劇增加,人數從2001年的大約115萬急速上升到2015年的750萬,高校畢業生數量幾何倍數的增加,使得我國人才市場的規模和格局也在發生轉變,大學畢業生也從原來的“緊俏”變成現在的“滯銷”,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加。目前,市場的供求關系矛盾日益突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數量已經成為社會衡量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情況下的高校就創業教育教學指導課程已經難以適應社會就業市場的變化要求,全面推進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指導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據目前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的現狀,指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旨在為高校的就創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教學改革
高校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實現中華文明傳播和民族復興的后備人才,高校大學生肩負著提高國民素質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雙重使命。同時高校大學生也是我國就業大軍中的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目前隨著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就業市場供求關系的轉變,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畢業生畢業后無法就業甚至走向極端。另外,目前的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與市場的結合程度也在逐漸減弱,高校就創業教育與市場的漸漸脫離也間接造成了畢業生就創業的問題。因此,推動高校的就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對于提高高校大學畢業生就創業的數量與質量意義重大。
一、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不健全,教學方法落后,缺乏實踐經驗
高校過去的就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更注重學科的劃分、專業技能培訓和考核,課程劃分、學科積累、具體實踐與應用和教學組織分配缺乏實用性,直接導致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減弱。高校大學生就創業課程應當系統化,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課堂教學層面,更應該增加實踐課程。高校開設大學生就創業指導課程的目的就是把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的生產力,缺少了教學實踐環節,使得許多大學生成了書呆子型的人才。因此,完善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成為高效大學生就創業教育的一個迫切性和根本性問題。高校開展大學生就創業教育工作要注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單純的課堂灌輸式的理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高校大學生的就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亟待完善,教學方法亟待改革。
(二)高校大學生缺乏就創業實踐知識與資源,缺乏對市場的認識與了解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開設了就創業指導課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理論教學的階段,極少有高校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甚至有部分高校由于對就創業課程的不重視,沒有開設學生的就創業系列課程,忽視了對大學生的就創業指導教育工作,導致了大學生對就創業知識掌握不足,特別是實踐知識的嚴重缺失。很多大學生空有一番熱情,缺乏對自己和市場的分析了解,在困難重重的就創業過程中不知所措。
大學生要實現就創業的目標,不僅僅要有知識、能力和機會,還要有一些資源。目前高校相對比較缺乏社會資源的輔助,大學生的就創業扶持較少,單純通過政府的幫助,很難完成對大學生就創業資源的提供。
(三)高校就創業教育教學工作與社會結合不多,社會扶持資源缺乏
現階段各高校的大學生就創業教育工作基本上是由高校獨立設置開展的社會企業的參與程度較小,高校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基本上是通過政府部門和高校自身的雙重合作解決的,社會企業參與的只是少數。高校大學生就創業的教育工作急需社會資源的加入,社會企業的加入不僅能夠拓寬高校大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可以為高校的大學生就創業教育工作提供一系列資源。目前利用社會資源參與高校的就創業教育工作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高校要與社會企業形成就創業合作機制,積極規范和引導社會企業入駐學校,為大學生的就創業教育工作提供優質的社會資源。
二、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學改革探討
(一)建立科學系統的大學生就創業教育教學指導體系
高校培養大學生的目標是讓大學生走向社會實現就創業的價值,體現了高校社會服務的職能。培養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但是培養出的人才也要實現與社會服務的轉化與銜接,也就是要實現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高校在設置大學生的專業教學或實踐教學時應適當的把就創業教學工作結合到專業教學當中去,不能僅僅依靠開設的就創業教育課程來指導,職業化或者是專業化的教師對于高校大學生的就創業指導更有市場說服力和針對性。
培養大學生多元化的就創業能力,就要求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育。高校的就創業教育教學工作應當進行改革,僅僅依靠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的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將是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多維知識與就創業能力高度融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現階段的高校大學生就創業教育已經融合了多元因素,高校建立科學系統的大學生教育教學體系至關重要。
(二)培養大學生的就創業意識,將就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
高校大學生的就創業教育工作應當全方位的融入到大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中去,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就創業及創新意識,高校的就創業教育應當與專業教育、思政教育及生活教育全方位的融合,將就創業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中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就創業意識和明確的學習目標。高校應當全面構建有助于發揮學生個性的空間和條件,創建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寬松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加強國家政策的教育引導,引入社會資源加強校企合作
國家目前出臺了一系列對大學生進行就創業的政策和法規,這些政策和法規對于指導和規范高校大學生的就創業教育工作意義重大。高校應當在就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對大學生進行國家相關政策的宣傳和引導,把宣傳和細化講解國家的政策貫穿于高校就創業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同時,高校需加大與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為大學生的就創業教育教學引進更多更有活力的社會資源,在原先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引入社會資源,加強校企合作,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就創業的指導和教育。打破陳規,開拓創新,建立校企合作的示范基地,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職業經驗,循序漸進地把職業人才引入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幫助學生打開視野,盡快融入到社會當中。
參考文獻:
[1]索朗旺杰,師曉娟.高校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改革初探[J].河南科技,2014(10).
[2]陳晴曄.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統計教育,2007(8).
[3]羅興社,陳虎.從大學生就業男反思高校教學改革與就業指導[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9(10).
[4]黃敬寶.大學生就業難:呼吁高校教育體制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
作者簡介:
袁康(1985.8~),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