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學煒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準備;預習;
檢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1—0115—01
物理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它是探究物理現象和規律的重要方法與手段。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那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實驗課呢?
一、實驗前的精心準備
上實驗課應當和上其他課一樣要認真備課,寫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提前預做實驗,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懂得每一個實驗的關鍵,這樣才能取得主動權,做到心中有數。許多有經驗的教師,雖然講課多年,每個實驗他們了如指掌,每次上課前仍要認真預做。因為時間、條件變了,因素也隨著變化,只有預做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好實驗,上課前檢查每一組儀器也是應該做的一項工作。檢查儀器一定要認真,首先從數量和規格上檢查,其次看儀器是否能用。考慮到實驗過程中,有出問題的可能,還應有一些備用器具,以便及時補充更換。
例如,在探究“小石塊密度”的實驗中,筆者提前兩節課到實驗室,首先對各小組的儀器數量進行核對,在沒有發現儀器短缺以后,再檢查天平的準確性以及小石塊能否放進量筒中。檢查都沒有問題后,自己又將該實驗認真做一遍。
二、實驗前的學生預習
提倡學生預習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號召上,要布置預習提綱,且要采取多種方式檢查預習情況,逐步做到不預習不準進實驗室。為了落實學生是否預習,筆者采用提問檢查的方式,有時也將權力下放到小組長,由他們檢查后向筆者匯報。對于無故不預習的學生,可采取停做實驗先預習,課外補做實驗的辦法。
比如,在“探究電磁鐵磁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先預習“電磁鐵”一節的內容,并要求他們回家準備的一些實驗要用到的材料(10厘米長的大鐵釘兩個,漆包線或細皮線若干,回形針若干)。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進行檢查,筆者發現有兩個學生沒有準備,于是就沒讓他們進實驗室,后來抽中午時間給他們補實驗。在以后的實驗教學中,只要布置學生回家預習內容和準備材料,學生都能完成得很好。
三、實驗課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驗課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教師是在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工作的,工作的重點不是一般的講解和輔導,而應該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特別對于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指出應努力改進的方向。
如,教學實驗課“測定速度”一節內容,學生基礎又普遍較差,完成實驗有困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采用預先培養“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實驗小組長參加,先走一步,取得經驗,由他們帶動其他學生完成實驗。
四、實驗課后操作技能的檢查
口試:從口試中發現問題及時追問。從追問中既能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又能及時糾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正確理解并完整敘述。如,在北師大版九年級的實驗口試中可增加這樣一個問題:通過觀察電流表,你發現表盤刻度有什么特征?使用中應如何選擇量程?使用不同的量程時刻度有何不同?如何調整零點?考試中要求學生畫出電路圖,說明各元件的作用,并按要求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對實驗中涉及到的原理、規律及公式的推導和論證,還可以考查學生的創造能力。如考試中有這樣一個題目:根據學過的電學知識,選擇適當的器材,你能設計出幾種測定導體電阻的方法。畫出電路圖,指出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并用直接測得的物理量導出計算電阻的表達式。不管學生設計出幾種方案,只要是切實可行,就說明學生動腦了,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操作:主要考查學生是否會正確使用實驗儀器,是否會對實驗儀器進行調整,是否能按正確步驟進行實驗,能否在實驗中正確測出實驗數據等。如,在實驗操作中,把實驗中所涉及的多種不同儀器放在一起,讓學生挑選出合適的儀器進行實驗。這樣學生不僅要弄通實驗原理,還要知道所選器材的型號及性能。例如,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儀器的使用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