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
【摘 要】語文教學是各學科教學的基礎,而作文就是反應學生書面組織語言的能力。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巧妙的構思和良好的文字組織能力,更要有充沛的真情實感。西藏學生地處偏遠山區,如何培育他們的寫作能力,是教師要深究的。本文分析了如何引導西藏學生拓展寫作空間,讓他們能夠寫好生活中經歷的事。這樣對西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還可以激發學習漢語文化的興趣。
【關鍵詞】引導;西藏學生;拓展寫作空間
西藏遠在青藏高原深處,文化教育欠發達,而且大多數是藏族,推行漢語教學有很大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看到西藏學生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大多是模仿現成的題材。當然他們在語言組織能力上面還有欠缺,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如何引導西藏學生拓展寫作空間?這就顯得勢在必行。其實西藏少數名族居多,生活題材可謂豐富多彩,如果學生能夠學會搜集生活中經歷的事情,把它轉化為加工成為作文,那么以后寫作文將會信手拈來,文思泉涌了。
一、西藏學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日常的閱讀量太少
西藏學生教學除了課本外,很少接觸到優秀的課外書,光看課本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胸中無點墨水,自然是無從下筆。
(二)缺乏對生活實踐的提煉能力
自古文學創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就說,好的作文是生活實踐的積累和提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的為什么好,就說因為寫出了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父子情誼。西藏學生生活中經歷也不是,可是卻不知道怎么轉化為一篇作文。
(三)漢語語言組織能力有限
漢語博大精深,對于西藏學生來說,母語是藏語,要學習漢語自然沒有內的學生那樣好的文化環境。就好比我們內的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語言的使用環境。這樣寫出的文章往往出現不倫不類的情況。如果沒有良好的漢語語感,就語法和表達方式都會出現錯誤。
二、如何培養西藏學生的寫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法設法讓學生愛上寫作,讓他們體會到寫作的樂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社會中積累寫作材料勇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對于寫的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
(一)根據西藏民族特色,開發寫作資源
西藏歷史悠久,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習慣,他們有的人在山間放牧,有的人在田間勞作,還有人做民族產品的生意。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各種節日也很多。讓學生走出校門,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了感受,就有了寫作的動力。
(二)重視實踐,激勵學生的觀察能力
《紅樓夢》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春花秋月,草長鶯飛,生活中充滿了有趣的新鮮事,只有學生會觀察。發現美的事物,及時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
(三)選題范圍廣泛,展現學生寫作個性
同樣的標題,不同的題材,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比如寫一篇題為《我的老師》的作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組織結構。可以寫成介紹老師的說明文,也可以是記敘文,寫一件和老師一起經歷過的事情。這樣的寫作形式,避免學生出現思維定式,就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尷尬。
(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縱觀中國文學歷史,除了現實主義的題材外,浪漫主義也是大放光彩。盛唐詩人李白的作品就是浪漫主義的集大成者。“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是何等大膽的想象力!還有四大名著,家喻戶曉的《西游記》,吳承恩憑借自己非凡的想象力給讀者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這些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文學巨著。培養學生激發想象力,就會打開學生的思想源泉,寫作就會變得游刃有余。
三、如何引導學生拓展寫作空間
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后,學生的寫作基本功已經成熟,這時候就有培養學生拓展寫作空間了。掌握了“字詞句”不一定就能寫出文章來,文章不是簡單的堆砌文字。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社會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具有了一定寫作能力之后,目光就不要局限在教科書以內,生活中各種文化和現象都可以作為的素材。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從自己身邊找素材,把自己親身經歷寫成文章。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引導西藏學生拓展寫作空間,使他們寫好生活中經歷的事情。
(一)社會實踐直接影響學生對語文的感知能力
傳統教學主要是灌輸式的教育,比如古人的教學,就是熟讀四書五經,最后考狀元。然而這些教學往往導致學子脫離現實社會,出現一些“書呆子”。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這些書呆子的典型形象。新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現有的教材下,還要不斷通過社會實踐對課本知識進行探索,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語文感知能力,并且善于用語言表達出來。
(二)腳踏實地寫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教書育人離不開生活上的認知。作文教學更是強調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它們作為作文的素材來創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抓住事物的特征,然后把有意義的場景和感受記錄下來,這樣豐富了自己的基礎知識,還擴展了寫作空間。
舉例來說:《幫媽媽做家務》這個題目,如果你沒有真正去幫媽媽做一回家務,那么你就不知道做家務的內容是什么,怎么做家務,有多累。通過自己做,才能體會到生活,體會媽媽的辛勞,感知親情的偉大。
(三)指導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的素材
要搞好寫作不容易,學生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閱讀。教師應該給學生安排一個合理的閱讀量,給學生找一下閱讀材料,指導他們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同時做好總結筆記。先多看點書本上的知識,其次要組織一下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親自參加鍛煉,可以安排學生課前五分鐘演講。最后,也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堅持寫日記。教師督促學生寫日記,把每天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都寫下來,把自己觀察到的新鮮事,把自己想到的奇異想法都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寫作的靈活性就提高了。寫作習慣一旦形成,就有事可寫,有感而發了。
四、結束語
要提高西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化水平,首先要培養其寫作熱情,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價值和魅力。在每一次布置作文后,都要創設一定的作文情景。學生可以結合在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經歷,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重點去提煉。教師也可以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角度表達,不斷拓展自己的寫作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玉海.作文教學與生活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
[2]王文麗.談閱讀教學與作文的有效結合[J].語文學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