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華
【摘 要】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這些學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根據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和學困生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了幾條有效的學困生轉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困生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93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總結以往出現的種種情況,總結出一些新的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經驗,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在這種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能夠從語文課堂上收獲該有的知識和技能。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差異不明顯,但是越往上,到了三四年級就會出現個別同學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現狀。他們的具體表現就是在學習上不能夠及時的完成作業,上課不能夠集中精力聽講,小動作較多,而且出現學習懶惰的現象,在日常交往中,這些學生不能夠很好的跟同學交流,情緒化較為嚴重等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我們把這種學生暫稱“學困生”。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這些學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困生自身的特點,談一下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在教育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背后隱含著深刻的含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地加強教育理念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樹立崇高的教學理想,關心和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困生擺在重要的教學位置,讓學困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鼓勵。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的加強教學技能學習,去吸收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比如積極使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習最為先進的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其他相關學科,并且把學到的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到教學中來,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更好的實現自身的教學專業化。只有教師對學困生多一些關注,才能夠更好的激發這些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成績。
其次,在教學中,對學困生因材施教,緊抓基礎。一般來說,造成語文學困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原因進行教學安排,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對每一個學困生進行仔細的觀察,總結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共性和特性,然后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有的學生表達能力較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學生自身具有畏懼心理或者膽怯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對這樣的學生及時進行鼓勵和激勵,讓他們能夠勇敢的表達和展示自己,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語文自身也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聽,說,讀,寫”的學科特點就要求在教學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學困生而言,應該抓住重點,哪里薄弱就讓學生去補哪里,從而做到重點突出,集中進步。
由于學困生面對的學習困難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教學中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那就是要緊抓基礎。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在語文教學中也是這樣,打好基礎是一切學習的關鍵,因此必須對學困生進行基礎練習的專項訓練,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把基礎打牢固,從而更好地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開展多種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活動,讓學困生積極的參與進來,完成語文學習。知識來源于實踐,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實踐教學,首先來說語文本身的教學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可以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就是其一。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漢字聽寫大賽,組織學生進行普通話演講比賽,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探究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學生的訓練是綜合性多方面的,學生在準備這些活動的時候,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去完成語文知識的積累。比如說,在漢字聽寫比賽中,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去識記不同的漢字和詞組,能夠更加仔細的去區分不同漢字的差異和詞組的使用方法。這些對于學困生來說,都是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所缺乏的,但是通過這些訓練能夠達到很好的語文學習效果。
另外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往往是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進行的,在這種情形下,學困生能夠更好的融入集體,改善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學會如何交流。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學生太過于封閉,不能夠很好的認識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通過小組學習,能夠更好幫助這些學生去改善心理狀況,能夠更好的和同學融為一體,并且在實踐活動中去實現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合作。
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訓練是多方面,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困生去積極參與實踐性教學活動。
第四,抓住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制定獎勵機制,讓學生更多的體會成功的快樂。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看待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還不是很完善,對學困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改善學困生學習困難的時候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去采取有效的措施。
學困生自身存在著畏懼心理、懶惰心理、挫敗心理等等,這些消極的因素是阻礙他們學習進步的原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從學困生的這些心理出發,制定鼓勵和獎勵機制,幫助學困生驅除這些消極因素,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從而更好的去面對語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對學困生多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關愛,比如在課程互動的時候,應該多給予學困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困生多多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回答完畢之后,教師應該及時總結并且給予鼓勵的眼神和言語。因為學困生的心理往往比較敏感,通過這樣的鼓勵,能過幫助這些學困生認識到自己是被關注的,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是很有潛力的,這樣他們就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邁出了學習的第一步,就能夠更好的面對今后的語文學習。
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語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有效策略,對于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教師的努力能夠很好去幫助學困生去改變學習狀況,同時我們還應該積極調動起其他因素。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家長參與其中,讓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和關心,讓學生能夠在更加立體的學習氛圍中去完成語文學習,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我堅信只要能夠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每一個學困生都能夠轉化成一名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