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傳統知識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完成的,本文對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 探究教學 問題解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01
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發展進程中,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狀況,在數學教學的改革領域,研究對象集中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而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研究相對不足,一些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實踐不夠。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不斷思考,積極進行教學研究,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并且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實踐。
一、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的提出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都很強的學科,是讓很多學生感到頭疼的科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對數學概念、結論、技能的學習不應只限于記憶、模仿和接受,還提倡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探索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是當下的要求,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可以說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在教學中教師注重知識灌輸,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明顯的主導作用,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的主體性被限制,探索能力得不到發展,特別是在解題訓練中,教師大多用題海戰術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針對這種教學現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問題解決探究模式的教學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與傳統高中數學教學相比,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學中不僅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并且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重視教學過程,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實踐證明,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習慣。
二、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的特征
1.探究性。探究,亦稱發現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問題。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探究性,解答數學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探究過程,探究更是貫穿于整個探究過程。首先是問題產生過程的探究,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因此問題的提出和發現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材進行認真閱讀和思考,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并能夠逐步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探究性,在提出了相關問題之后,就要制定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為了得出答案,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問題的假設、討論和交流。最后是問題解決之后,即對問題解決過程進行反思,以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拓展等。
2.主體性。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同樣在數學教學中也應該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問題解決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解題指導,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主動去探尋解題的策略和方法,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生的主體性能夠進一步得到體現。
3.問題情境性。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促進學生去質疑、去探索。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特別注重問題情境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利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可以說,問題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概念、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基礎和前提。
4.過程性。新課程改革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是與之相適應的,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參與因素,所以有時候結果沒那么重要,重要是學生在這個過程形成的各種能力。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把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結合起來。
三、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問題情境的設置是進行數學探究教學的起點和基礎,作為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問題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問題情境的營造,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情境設置,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道具、模型等設置問題情境,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前提下,提出相關的問題,開展探究式教學。
2.進行恰當引導。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數學課堂進行問題解決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知識灌注的教學方式,認為只要讓學生接受了這些知識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壓制了學生主動作用的發揮,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引導作用,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在知識傳授時也不要過于注重傳授過程,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獲取知識。例如在講授某個數學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經過觀察、例題學習之后,自己進行概念的總結。在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積極對問題進行理解和探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進行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活動不發生方向上的偏差,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高中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另外,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生本就容易產生緊張心理。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以保持學生的熱情和信心。在問題解決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進行討論,感受群體智慧的力量,促進整體的發展。
4.注重知識遷移。在學習了數學知識之后能夠進行遷移運用,是學生能力的一種體現。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學習了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堂訓練,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總之,數學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讓數學課堂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