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啟培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也隨之變化,因此就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以此來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為國家發展輸送全能型的人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應用發現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將對發現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發現法 小學數學 應用研究
引言: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發現法就應運而生。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發現法應用于數學教學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了解數學的特點,還應該清楚地知道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懂得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發現法的特點
教師將發現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發現”知識的樂趣,以及成功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這種樂趣與成就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及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發現不僅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情,準確來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法還可以稱為探究法、研究法或者問題教學法,是指教師在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以及數學原理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事例,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獨立探究,運用自身的數學知識理解相應的概念、發現相應的原理。從教學角度來看“發現法”,就會明白發現法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獨立實現認識事物的過程,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自行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發現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將發現法應用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探索與發現,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及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讓學生不斷加大對于知識的探索欲望,為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要使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1]。
(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發現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此外,學生在發現法的幫助之下,還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出教學重點與學習目標,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并且在教師的啟發下,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現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遵循教學模式,提高發現法利用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發現法這種教學方式應該遵循以下的教學模式:課前進行預習、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積極引導、達到教學目的。在課前預習時學生應該對當天的教學內容進行事先的了解,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在積極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關鍵節點,從而找到解題思路。此外,在學生討論也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的當中,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關鍵,從而解決問題。最后,使發現法發揮其應有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都能夠自主發現新知識,為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圓形建筑以及圓形物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教師應該趁著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之間進行積極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對于求圓周長想法,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生無法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時,教師與學生進行啟發式的對話,將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向學生講解,引導學生發現關鍵問題,從而得出結論[2]。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應用發現法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及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加法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12+6+8+4=?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計算。在學生得出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發現其中的簡便算法。在經過獨立思考之后學生就會發現,調換一下算式順序就可以方便計算,將4與6先相加,然后再將12與8相加,以此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運算速度。這樣的問題設置能夠使學生運用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更加深入的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3]。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發現法這種教學方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將發現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上時,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或者視頻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發現新知識。比如,在教授學生“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將平行四邊形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讓學生進行獨立分析,在學生分析出結果之后,教師利用圖像分割技術,將平行四邊形進行拼接,變成一個長方形,這樣就能夠使學生迅速的發現問題關鍵,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結論:
綜上所述,將發現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夠方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分析,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幫助學生不斷地提高與發展。因此教師就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唐明選,吳鐵先. 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 赤子(中旬),2013,07:188.
[2]劉文芳.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馬俊瑛. 問題引導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時代教育,2016,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