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亮
摘 要 初中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導學案的設計策略是擁有理念,固化模式,把握流程,操作載體。
關鍵詞 文言文 高效課堂 導學案 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95-02
初中文言文教學形成高效課堂,設計好教案是重要的前提。教學論指出:學生是教學的內因,但內因的轉化要靠教師課堂教學外因來促成。“導學案”是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授課目標、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體活動進程的調節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導學案”支撐的學教境況是在新課改浪潮中實踐所證明了的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初中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導學案的設計策略是:
一、擁有理念,固化模式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文言文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的前提是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理念作引領和導學的固化模式為支撐。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學合一》一文中指出:“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方面也就能夠樂學了。所以怎樣學就必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可見,以學促教的導學案課堂情境應成為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定勢思維。
1.文言文導學案設計持有的教學理念
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導學案的設計要秉承“先學后教,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倡導學生學習的方式主要是自學、對學、群學,主動學、幫助學、引領學、反思學;教師教的方式主要是以學導教,組織學生學、觀察學生學、協調學生學、點撥學生學、幫助學生學、引領學生學。通過建立這樣學、教的方式來形成課堂教學境況,保證課堂高效。
2.文言文自主導學要固化的課堂模式
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導學案設計的固化課堂教學模式是:自學質疑、小組學習、展示點撥、拓展訓練、小結反思五個課堂板塊。
自學質疑是教師落實文言文課堂教學“先學后教,教學合一”的起始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生獨學情態的課堂環節。學生必須認真按照教師編寫的學案,通過五步來完成任務:(1)閱讀教材文本,認真感悟批注。(2)查閱相關資源,理解文本知識。(3)閱讀相關文字,完成自學練習。(4)整理文本知識,形成掌握重點。(5)梳理知識疑問,提煉解決重點。
小組學習是教師落實文言文課堂教學“先學后教,教學合一”的第二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生對學策略的課堂環節。一是需要將學生科學分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資源整合;差異積分,促進合作。二是需提前培訓,培訓組長會分工,管好紀律,交流時歸納總結;培訓組員會吸收、會質疑。三是需合理應用,二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當知識點需要人人張嘴、人人過關、人人落實的時候,采用二人小組合作。當認知出現分歧時,收獲需要分享時,檢測需要評比時,采用四人合作。四是學生須完成四個過程:(1)兩人交互檢查自學情況,形成監督同桌獨學狀況;(2)同桌相互傳閱自學疑問和練習難題,交流傳遞兩人各自存在的自學問題;(3)兩人彼此釋疑問題和解答難題,梳理二人共同性的疑難問題;(4)小組共同釋疑解決對學難題,組內收集提交共同性的問題。
展示點撥是文言文高效課堂運用導學案解決知識重點和難點問題的主要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生群學智慧的課堂環節,同時也是教師選擇時機引導的過程。這個環節要完成四個程序:(1)每個學習小組將交流問題單呈現給教師展示出來;(2)全班每個同學認真閱讀問題單,認真思考問題;(3)搜索思考解決問題,爭取回答解決,教師可點撥,本人或其他同學補充;(4)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重難點和問題的正強化。
訓練拓展是文言文高效課堂運用導學案形成三維目標的必要環節,更是重點知識形成技能和檢驗疑難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的主要過程。第一,教師根據學生獨學、對學和群學情況,對預設的練習問題進行調整補充。第二,每個學生要積極投入,認真完成教師提供的訓練題。第三,生生互動、師生合作對練習問題進行定向達成解決。第四,教師在適時補充訓練,學生整理拓展問題。
小結反思是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導學案設計必須預設總結、提煉規律:(1)認真領會教師總結,反思自己總結得失或收獲,(2)根據所學不足,采取彌補措施。
初中文言文課是新授課或復習課,但每種課由于目標不同而具體導學基本模式的每個板塊設計側重也略有差異。
二、把握流程,操作載體
文言文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操作流程是:頂層設計“導學案”→集體研討制定“導學案”→教師個人備個案 “導學案”→教師課堂組織實踐“導學案”→課后反思補充“導學案”。
文言文導學案設計的操作要堅持多層備課。首先,在上級研部門一個年級有一本完整的教案基礎上,學校討論形成共案。接著,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統一形成的教案進行調整、修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案,形成最后使用的學案。這樣,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需要抓的教學訓練點,重點的體現、難點的突破,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在整合基本導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基本流程。
文言文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細化下去,比如在課前的預習上,就要將學生預習具體的步驟都設計出來。例如,初中文言文課文自學預習的步驟設計為:(一)讀課文。基本要求,音準、通順、流利。具體要求:讀準字音,讀斷句子,讀順句子,讀透句意,讀出感情。任務:(1)認真讀課文。采用默讀、朗讀或聽讀方式進行。(2)標注段序。自然段用1、2……表示。(3)畫出生字詞。圈出文中不懂的字、詞、句、標點……(二)讀注釋。基本要求,掌握文學常識,了解寫作背景,勾畫注釋中生字讀音、難詞意思,批注在對應的原文句中,初步理解重點句和難句的意思。(三)查工具。(1)查文中沒注釋的生字讀音、不明了詞、句意思。(2)教師提前布置學生瀏覽相關的資料,充分利用工具書再查找相關的信息源。(四)讀練習。(1)通讀課后所有設置的問題 。(2)將問題逐一回至讀原文相關文字。(五)做練習。(1)試做課后思考與練習。(2)完成教師設置的預習問題。(六)整理自學預習問題。(1)整理還不認識的字、難讀的文言句、意思不懂的詞、句。(2)搜集困難的練習題。(3)自學預習感到困惑的其他問題。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教會學生自學質疑,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文言文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操作載體是:師生共用“導學案”。“導學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學案,而是整合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和評價的卷案于一體,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切實解決了教案與課堂脫離、學案與課堂沖突、教學反饋不夠及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