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琴
【摘要】隨著近年來新課改的實行,教育越來越注重對有效課堂的打造.對于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打造高效課堂.對于高中數學課堂來說,高效課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廣大老師要針對高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特征進行教學,以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方法途徑
作為高中數學老師,為了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分析和了解高中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需求,了解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從而逐步具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打造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本文根據目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現狀,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一、將多媒體引入教學
作為高中數學老師,要學會定期地改善教學課堂的模式,完善教學體系,不斷為課堂融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充滿活力和積極性.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黑板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聽講,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那么作為數學老師,要試著去轉換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比如說,在講解“集合的基本運算”這個章節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交集、并集和補集”的含義以及之間的區別,老師可以利用PPT圖形來展示,兩個圖形相交共有的部分就是交集,交集部分在PPT中用鮮明的色彩標出;同理在講解并集和補集的概念時,老師也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的形象性和直觀性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老師所教學的內容,也會對更加形象的事物充滿好奇.多媒體引入教學課堂還有利于老師進行提前備課,大大節省了課堂上板書的時間.
二、把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
作為老師,要讓學生以更積極的主人翁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說,老師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站到講臺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以及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展示.舉個例子,在上課前,老師隨機抽選一名學生到講臺上來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復習,坐在講臺下的學生可以對隨機抽取上講臺的學生進行提問.比如說,上節課學習了“增函數和減函數”的內容,那么講臺上的學生就可以帶領其他學生進行復習,下面的學生也可以對講臺上的學生進行提問,如提問“判定增函數的方法有哪些”?講臺上的同學針對講臺下的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回答:“增函數有四種判定方法:即1.定義法,2.利用單調性,3.利用函數圖像,4.利用復合函數.”如果講臺上的學生回答有欠缺,下面的學生可以對此進行一定的補充.這樣的方式不同于以往老師講課老師帶領學生復習的單一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是一種創新,在教學內容上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多讓學生思考提問,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遠遠比老師的單一講解效率高得多.
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提倡以及高效課堂的塑造,合作教學在高中教學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作為高中數學老師,不僅要完成對學生的教學,還要試著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老師作為出題者以及評委,要在對學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組,盡量讓每個小組中每個人都能夠達到一定的互補,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得到均衡.在布置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時,老師還要注重盡量讓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內容和難度相當.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公平公正地進行教學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盡量讓學生自己互相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之后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走出瓶頸.比如說,老師讓每個小組合作預習學習“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時,老師要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最終通過一定的檢測選出合作學習中優勝的小組.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得到了加強,知識也得到了增長.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于高中生來說,很多時候與一門學科老師的關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本門學科的喜歡與否.這就類似于“愛屋及烏”的道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現象:如果一名學生喜歡某個老師,對某個老師的印象特別好,那么這名學生一定會在這個老師的課堂上更有積極性.反之,如果對某一門學科的教學老師持反感的態度,那么一定也不會喜歡這門學科.因此,作為高中數學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去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走近學生,多了解學生,試著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了解.在學習中,及時的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多關心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也要多用積極的語句去鼓勵學生,盡量避免使用消極的語言去打擊學生和批評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喜歡高中數學課堂,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結束語:總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只有把精力全部傾注到教學中,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有效性課堂,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建云,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J].南北橋,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