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娟
【摘要】 單元整理和復習課程在小學數學新教材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整理和復習課程,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將知識進行梳理,進而建構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查找學習中的不足. 并且學生在復習教學中還能提升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單元復習;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程教授是新課改中比較薄弱的環節之一,數學單元復習教學是組織學生對整個單元進行整理和反思,在對比和歸類中逐漸形成系統,再加上必要的訓練,實現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的掌握,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 下面文章就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設計進行探討,希望可以對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
1. 全面布局,構造知識網
1.1 全面把握教材
數學學習是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需要在多個課時的累加中逐漸深入和學習,因此會忽視數學知識網的整體把握. 優質的數學單元復習課除了具有查漏補缺功能,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也要在課程中實現——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網絡. 對此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讀中就要形成清晰的整體觀,從知識的縱橫發展和整體觀中對教材進行研讀,找出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結處,實現學生對知識整體脈絡的把握.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單元中,要充分考慮到知識點容易產生混淆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看書和回憶中,將單元的知識點進行一一列出,隨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整理結果,最終將小組交流的成果在班級內進行交流,經過研究得出最佳的整理方案.
通過以上知識梳理過程,學生對比例的知識可以更加了解,并且感受到章節中的知識點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并且在梳理中學生還能體會到構建知識網絡方法,鍛煉了知識建構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1.2 知識點串聯法
針對知識點較多且量大的復習課,這類復習課中的知識很難在梳理中形成一張知識網絡圖,我們在復習中可以將此類知識進行串聯,利用串聯法對知識進行整合.
在實施串聯中一定要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其中對于重點的知識要實行精細化串聯,對于不太重要的知識點可以一筆帶過,甚至舍棄.
2. 激活記憶,將知識進行重現
教師在針對復習課的備課中,要樹立本單元的知識點,利用聯想的方法喚醒學生記憶,實現達到復習目的. 在對“因數和倍數”該章節進行整理和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為:
教師為學生出示課件其中包含了1、2、5、 6、 15、 30 、35幾個數;師:這幾個數能讓你想到這一單元中的那些知識?生:其中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奇數有1、 5、 15、 35;2是6的因數,6是2的倍數;2和5是30的質因數······
通過以上簡單的7個數字,學生對這一章節中的知識記憶被迅速激活,進一步實行單元中知識的鞏固記憶,同時教師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進行適當的點撥、補充、提問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
簡單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對主要的知識和內容進行復習,該種方法對講授計算的單元較為適用,例如在 “分數乘法”整理和復習教學中,教師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 × 3 = ■ × ■ = ■ × ■ = ■ × ■ + ■ × ■
在上述計算方式的復習中,教師利用習題訓練對章節知識進行導入,借助問題達到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回憶的目的,對倒數、簡便計算等內容進行回憶,可以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3. 開展拓展練習,提升能力
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中,積累經常出錯的類型題,綜合整理學生在整個單元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習題,按照出錯的頻率編程一個錯題集錦,隨后一個個進行突破. 在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單元授課中,教師對學生經常出錯的舊題進行集中, “王老師帶領52名學生參觀科技館,門票一張7元,王老師帶400元夠嗎?小明家距離學校330米,中午小明要回家吃午飯,他上學期間一天要走多少米?”以上練習都來自學生較常出錯的問題,學生的隱形條件分析能力不夠,對問題不能進行分析和理解,導致較高的出錯率出現,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及時彌補自己在這部分知識上的不足,全面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
教師還可為學生設計一些綜合性的習題,幫助學生對單元中的知識進行鞏固,在綜合性的習題中可以對單元中若干知識點進行包含. 在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
4. 小 結
總之,在單元整理和復習課中教師要想充分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進行摸索和探究,對不同復習課程的教學設計效果進行總結. 引導學生實現自主整理、練習,提升復習的有效性,做到溫故知新,將數學整理和復習課程進行靈活設置.
【參考文獻】
[1]張衛星.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23:41-43.
[2]洪亮.溫故知新,讓數學單元復習課“活”起來——小學數學單元整理與復習課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4,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