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德菊
摘 要:為促進農村學校的發展,實現教育的公平,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廣大的農村地區普遍開展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希望對通過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但是在布局調整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我們做出理性思考如下:因地制宜,避免因追求公平目標而出現不公平;協調學校規模效益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學生的心理矛盾;使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需求相契合。
關鍵詞:布局調整;教育公平;農村學校
中圖分類號:G52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182-02
為提高教育質量而開展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是教育界的重要政策。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質量逐漸為人們所關注,農村學校布局的調整適應這一發展潮流。
一、以教育公平為出發點的學校布局調整
隨著農村適齡兒童的減少,對農村學校進行布局上的調整是一個符合歷史潮流的趨勢。農村地區學校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質量不高、生源較少和學校分布比較分散,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育資源不能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效能低下,制約農村教育的發展。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對農村的一些辦學力量薄弱學校進行集中化管理,可以達到資源優化、平衡城鄉教育的目的。
(一)滿足對教育資源的需求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轉變原有的教育觀念,不僅僅局限于子女有學上,而是逐漸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質量。但是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與城市比較在諸多方面仍然存在顯著的差距。“政府希望通過農村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將各地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使用,從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及其子女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盵1]35當多所學校合并到一個學校時,班級的總數量不變,教學設施夠用,所以學校在資金財力的調配方面會更加充足和靈活,也會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對農村中小學進行布局上的調整可以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城鄉二元結構教育政策在我國由來已久,這種教育政策導致我國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農村孩子教育資源分散與城市的中小學教育條件相比相差較大,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從教學質量上進行判斷,也有類似情況的存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知識教授,音體美方面的學習卻嚴重缺乏,甚至在師資上就存在匱乏,這些都是影響農村學校提升的重要因素。農村學校布局調整通過對教育教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師資源的合理布控,促使農村孩子也能有較優越的教育教學資源,這是教育公平原則在其中的體現。
二、學校布局調整中效益與公平的博弈
按照布局調整的最初設想,在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過程中不僅要節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追求公平正義的原則。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許多地區為了追求效益而忽視“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區別對待”的原則,對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學進行撤并,致使一系列不公平現象的出現。
(一)經濟負擔的轉移
政府對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節省政府財政開支。但是這種財政的節省,卻在增加農民的負擔?!读x務教育法》的實施,雖然使學生免交了學雜費、書本費,但是由于到中心學校讀書,路程較遠,學生需要住宿,因此要繳納住宿費、伙食費,有的學生還必須支付保險費以及交通費。對較為貧困的農村家庭而言,這些費用是一種負擔。還增加了對學生安全的擔憂,交通的不便和惡劣天氣會迫使家長接送子女,這就對家長的工作造成影響,出于諸多方面的考慮,有些家長就會中斷孩子的學業。
(二)學校規模與教學質量的沖突
農村小學的布局調整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將眾多偏遠地區的學校進行整合和統一管理,將學生集中于規模相對較大的學校,便于學生一起享用優質的資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數數量的增加,教師在管理過程中就要付出過多的精力,對學生的住宿衛生條件和日常飲食安全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核和監督,這些都成為困擾學校的重要問題。教師注意力和精力的分散必然會使其在教學質量方面有所下降,教學質量一旦下降,學校布局調整的教育公平目的便會大打折扣。“過度合并學校以至于出現班額過大、學校規模過大等問題,對教育效益提高和教育質量提升同樣是不利的,影響教育公正。”[2]
(三)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矛盾沖突
心理的健康是一以內隱存在的健康形式,不容易被人察覺。農村學生因為從偏遠地區合并到條件較好的學校,在心理落差等方面會存在心理問題。首先,接收地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很少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加上本身所具有的優越感,會促使其對遷入的學生產生歧視等行為,遷入地的學生對新環境也可能存在一些陌生感等,致使學生內心自卑和苦悶,甚至會激發學生通過打架等行為進行報復的宣泄心理;其次,由于路途較遠,較多的學生會選擇住宿,但是由于自理能力水平較低,缺乏親情的溫暖,會使其在心理上產生孤獨感和缺乏歸屬感;最后,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使得原本成績突出的同學不再表現得優異,自信心受到打擊。由于農村學校中心理指導教師的不足,一些班主任老師注意力被其他繁重事務分散,不能及時察覺到學生的異常,學困生沒有良好的解決路徑,對學習生活產生消極影響,致使惡性循環,成為“不良少年”的概率大大增加。
(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首先,從教師的教學上看,學生年齡小、人數多,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的方法不能貫徹實施,教師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深入而徹底的了解,更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有差別的教學,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其次,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困于繁重的管理和教學任務之中難以脫身,教師的情緒會出現波動。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的措辭和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使學生產生不信任感,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疏遠,致使學生不良行為不能得到及時糾正。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注意減少,會使學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減弱,對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導向的責任感容易產生消極影響。此外,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更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不進行普及,而是將學生按成績劃分等級,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實驗班與非實驗班。
三、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理性思考
“我國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中,擴大學校規模、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是一個必然過程。”[1]37但是,我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于學校合并之后出現問題的解決上,也就是如何才能在學校布局調整之后更好地使效益與公平得到良好的發揮。
(一)因地制宜,避免因追求公平目標而出現不公平
“農村地區學校布局調整的合理性,就是在不犧牲農民及其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對一些地方的教學點做相應的調整,要從農村、山區的實際出發,要為孩子著想,科學安排教學點。”[3]合理性體現在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不能撤并的教學點,即使學生很少,也要保留下來,以保證孩子的入學機會平等。而有的地方學校處于交通落后、經濟條件較差、集中辦學會帶來反作用的地區,就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原有的教育教學點進行保留,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和改進辦學條件,保證落后地區的適齡兒童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以縮小城鄉、區域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作為以優化資源為目標的布局調整而言,就意味著辦學效率的提高和對資源的節省,但是這畢竟也是一場關于教育的改革,也就意味著布局調整在以經濟理性為價值立場,追求改革的效率同時也應該兼顧公平性問題。“只有當相對優質的教育資源的供給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成為有效供給時,我們才能說它實現了教育的質量公平?!盵4]否則,沒有這種效果的實現,就意味著優質資源的作用沒有實現,也就是教育公平的目標沒有達到。
(二)協調學校規模效益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
學校布局調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節省了資金,擴大了學校規模,但是在后期的管理中,政府的資金支持必須要到位,只有保證充足的教育資金才能為學校的正常運轉保駕護航,學校布局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村學生的受教育權,政府要在教育上投入應有的資金來確保教育的實施和受教育者的權利。政府應該在學校規模擴大的同時,增加教師的數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不是增加教師的負擔,以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通過對家庭貧困和距離家較遠的學生進行資助,確保每個適齡兒童不輟學。
(三)解決學生的心理矛盾
學生時代是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僅對當下的言行產生影響,還會對今后的生活工作就業有潛在影響。學生在脫離了父母的關愛,進入學校生活后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往往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學校老師要不斷加強心理學知識的素養,提高自己觀察學生心理問題的洞察力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耐心地引導和教育。通過游戲等形式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避免學生之間因地域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沖突。在農村地區,學生寄宿后,由于家庭所在地與學校路途遙遠,家長很難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需要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共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四)使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需求相契合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應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心理學知識和管理學知識,這些都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利用的,也是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基本技能。現代網絡的發展為教師的知識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制造新的機遇,教師可以獲得大量的技能。教師教學水平的改善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自己的努力,學校也要通過教師培訓和音體美教師的增加等方式合理布局師資力量,促進教學水平的改善。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教師在學校的付出也越來越多,所以,除去發放基本的工資之外,政府應該按照教師工作量的大小,適當地給予教師一定的生活補貼。這不僅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還會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留住優秀的教師,吸引更多的教師到邊遠貧困的農村來,穩定貧困地區教師隊伍。
農村學校的布局調整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需要決策者用理性的思維審時度勢,充分考慮到農村現有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和完善,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以學生的利益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穩步提升,才會一步步完成農村學校布局調整這項艱巨的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萬明鋼,白亮.“規模效益”抑或“公平正義”——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中“巨型學?!爆F象[J].教育研究,2010(4).
[2]譚春芳.公共政策視角下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10).
[3]薛正斌,劉新科.偏遠農村地區學校布局調整對教育公平的影響[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7).
[4]周芬芬.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對教育公平的損傷及補償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