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戈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對中學音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中,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是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改革對音樂教學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就新課程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然后論述了新課程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方法,希望通過本次研究更好的促進中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音樂教學 目標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24-01
新課程改革到現在,很多中學音樂教師積極進行探索,并對音樂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嘗試,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但是有不少中學音樂教師不能及時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依然存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理解不透徹,表面上看似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但是實際上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不足,主體地位體現不夠,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就需要我們對教學目標設計進行重新定位和梳理,促進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一、新課程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注意事項
首先,學生是教學設計的核心。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教師應該將學生看做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群體,在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作依據,既要滿足學生顯示生活的實際需求,又要立足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的構建。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態度和需要,要更加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重視學生個體與他人、社會以及自然之間的關系,關注學生與課程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看待學生是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核心,并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根本目標;其次,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要突出對課程的整合。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要建立在對人生命存在以及發展的整體關懷上,而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目標。過去的音樂教學像智力、能力、情感需求、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方法都是知識的附庸,而新課程改革后要求音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著以人為本理念轉變,這勢必會導致課程教學過程中由過去單一的認識性目標向著情感態度、價值觀念、過程學習以及知識和能力等多種教學目標有機整合轉變。在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工程中,傳統的教學目標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帶著明顯的知識本位和教師為中心的痕跡,而后者教學目標設計主要體現為學生要想什么、教什么、怎樣教、通過教學方法改變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是等,這種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因此,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科學設計音樂教學目標。
二、新課程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分析
1.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主體
音樂課程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心理需求以及身心特點等都將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指導教學實施的導航,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的音樂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導致了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適應范圍不廣,產生了教學效果兩極化的現象。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之前,深入分析學生的需求、學習現狀以及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結合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制定適合全體學生學習的音樂教學目標。
2.以教學效果為反饋
中學音樂教師教師制定音樂教學目標合理與否還要通過實際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如果學生學習反應較好,則說明了教師的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是合理的,教學目的基本達到,這種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如果課堂教學實施的效果不盡如意,則說明教師教學目標設計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教師應該及時反思哪些方面的教學設計不合理,該如何對其進行改進。由此可以看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制定長遠的教學目標,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對教學目標做出調整,順生學生的需求。
3.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應該均衡
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是以課程目標為設計中心,這種課程目標包含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其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需要在一定的學習和過程和學習方法中獲取,過程和方法目標設計本身就是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知識和技能目標實現而服務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是學生過程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外在表現形式。這三個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三者缺一不可,應該互為關聯和包容。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應該全面分析設計三維目標,保證其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要有所偏重,從整體對其進行把握,這樣才能制定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教學目標。
4.目標表述要素
音樂教學目標表述一般分為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方式和表現程度,但是在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并不是多有目標都需要包含這四個要素。首先,行為主體。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行為主體是廣大的學生,行為目標描述的應該是學生的行為,不能是教師的行為,要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確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出發點;其次,行為動詞。主要是指教學目標設計或者教學完成之后,對學生產生了那些影響,或者學生應該具備那些特征。這主要依賴于行為動詞的準確描述,因此,行為動詞要保證準確、可以評價,而不是籠統的描述;再次,行為方式。這就是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具有可操作性,特近學生活實際;最后,表現程度。音樂教學目標應該適應廣大的學生群體,而不是針對個別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
結語
總之,在中學音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擺脫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及時更新自己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個性特點靈活多樣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目標設計,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對中學音樂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體現新課程理念。
參考文獻
[1]胡文萍.對實施新課程教師應具備新技能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02)
[2]王變潤.對多媒體優化初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01)
[3]譚長存.“四變”助推教研活動有效開展[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 2015(Z6)
[4]王鋒.應用教與學一體化教學設計開展“精心預設”的研究——以初中化學“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設計為例[J]. 化學教育. 2016(03)
[5]蔡美英.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新課程下歷史教學的歷史使命[J].時代教育. 2016(04)
[6]馮立才.淺論高中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及出現的問題[J]. 中華少年. 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