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薔
[摘要]教育公平的話題一直都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雖然我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事業,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公平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有學上”,而是向“上什么學”方面發展。本文以吉林省長春市某鄉鎮中小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旨在為促進鄉鎮中小學長遠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探尋方法。
[關鍵詞]鄉鎮中小學 教育公平 教師阻力 布局調整 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231-01
一、鄉鎮中小學教育存在的普遍與特殊問題
(一)布局調整方面
由200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關于學校布局調整的指導政策為: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與調整學校布局。而在實施過程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未能深入理解相關政策,導致存在不顧當地實際情況、盲目合并學校的現象,這種不合理的布局調整并沒有在深層次上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鄉鎮學生的受教育成本,給學生上學帶來了一定困難。農村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利,校車配備不完善,甚至有些地方還是泥路和山路,一遇到刮風下雨更是寸步難行。因此,很多學生選擇寄宿,這無疑加大了學生上學的成本,而且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資源配置方面
鄉鎮中小學無論是在師資水平還是基礎設施上都無法與城市相比。以吉林省長春市某鄉鎮部分中小學為例,教師群體趨向“老齡化”,大部分教師的學歷為中專畢業,有大學本科文憑的占少數,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只是依靠教師多年的從教經驗進行教學工作;年輕教師隊伍補給不足,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工資待遇的影響,年輕教師并不愿意到鄉鎮中小學任教,致使學校師資隊伍青黃不接,音、體、美等課程在教學中長期得不到重視,在一些農村小學,音、美等課程根本無人教授,體育課大部分也只是簡單的戶外自由活動,缺乏基本的課程教育與體育設備。由于缺乏資金,當地中小學不配備校車,學校也沒有宿舍,路途相對遠的同學或者由家長接送,也有一部分同學寄宿在所任教師家中,通常以班主任居多。
(三)存在教師阻力
上文說到由于不配備校車和無學校宿舍,大部分遠途同學寄宿在所任教師家中。客觀上,這有一定的好處,由于在校外時間能得到老師的監管,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很大一部分家長也愿意讓孩子到教師家寄宿。但是,此現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缺乏監管機制和受空間條件限制,往往不能為學生的飲食營養與居住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再者,老師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并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人身安全。另一層面,據調查研究發現,由于此種寄宿機制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一種利益關系,存在一些教師為了便于管理和從自身利益出發,寄希望于學生們到自己家里寄宿。在大部分學生及家長看來,學生在老師家寄宿能得到老師更多方面的“照顧”,所以一部分同學選擇寄宿并不是因為學校離家遠,而是為了得到老師更多方面的關注。從這個角度看,這不僅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寄宿機制,而且是帶有某種“行賄”和“尋租”性質的行為。
(四)思想觀念方面
由于城鎮及農村地區特有的經濟條件,收入水平較低、城外務工人員較多及人們文化水平較低,加上教育成本投入的增加和近年來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現象,部分城鄉地區出現由“知識改變命運”觀念向“讀書無用論”回歸的趨勢。雖然這種認識是對客觀現象的一種曲解,卻也是一種群體意識。由于將知識轉化為資本具有長期性和非一致性,而選擇不讀書,卻很快能將勞動力轉化為資本,并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所以,在一部分家長的思想觀念上,并不完全支持孩子讀書(或者說并不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促進鄉鎮中小學教育公平的相關策略
(一)優化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政府要加強對地方政府在中小學布局調整方面的監督,進行實地考察,合理進行合并,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善于征求鄉鎮居民及廣大家長的建議。其次,要加強對鄉鎮中小學的政策和經濟支持。為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大力發展校車,更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宿舍建設,徹底擺脫部分地區因在教師家里寄宿而產生的不良經濟關系。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要加大體育等器材和設施的補充與完善。
(二)提高鄉鎮教師素質,增強師資隊伍
教師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積極開展教師職后培訓,為教師的自我提升提供優惠政策,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并合理建設教師資源共享機制。為吸引年輕教師到鄉鎮工作,要提高鄉鎮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近年來地區性免費師范生政策開始實行,要進一步發展并深化,想要做好對免費師范生的教育工作,更要為他們爭取更多些的優惠政策。
(三)積極推進家長教育,提高家長素質
為從觀念上改變家長及代理家長對教育的狹隘認識,相關教育主管部門要邀請教育人員參與到學生教育中,可以以巡回講座等方式到各鄉鎮宣傳教育法規,可結合實際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觀念,講授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更要重視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更好地教育孩子。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