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瑜
【摘 要】2013年淮南聯合大學(以下稱我校)根據考生高考英語成績,遵循“學生自愿、學生遴選”的原則實行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在分層教學的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分層教學;學習興趣;語言藝術
我校自2013全面實行英語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后,原先的小班制教學變為現在的大班制教學,以前以一個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模式變成現在混合班級授課模式。對于承擔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分層教學意味著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尤其是語言藝術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如何在人數將近100人的大班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去,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1 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注重師生首次交流的語言藝術
新生入學時,作為教師第一堂能否上好顯得尤為重要。我校的分層教學按照學生的英語水平分成A、B、C三個等級。成績優秀者進入A班、成績中等者進入B班、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C班。我校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表現為城鄉差別;地域差別;性別差別。一般來說,城市學生的英語成績好于農村學生;江浙皖一帶的學生英語成績要好于海南和東北的學生;女生的英語成績普遍好于男生。因此,C級班中男生多,A級班女生多。對于級別較低的C級班學生來說,上第一堂課時教師就應明確指出英語是零基礎教學,從而打消他們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語言表達多是賞識為主。對于級別中等的B級班學生來說,教師應對他們的英語水平予以肯定,語言表達多是以鼓勵為主。對于級別最高的A級班學生來說,教師首先對他們表示祝賀,并且對于他們的學習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語言表達多是以期許為主。
2 掌握學生的心理,注重課外交流的語言藝術
作為B級和C級班英語教學的任課教師尤其要注重在課外與學生交流的語言藝術。對于B級和C級班學生而言,雖然選擇的不是程度高的A 級班,但仍然有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了興趣,并想在在校期間通過四級考試。因此平時教師在課外與學生交談時,學生們會經常會詢問有關四級考試的問題。例如:四級考試難不難啊?我要買哪些復習資料啊?我的聽力不好,應該如何提高啊?諸如此類的問題。作為教師,這個時候不能因為他們的英語水平較低,對他們冷嘲熱諷,更不能對他們的問題嗤之以鼻,認為他們不可能通過四級考試。相反地,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給他們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指導。言語中要多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而不是打擊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應該說考入我校的學生,心理上多少都存在著一些自卑感。比起那些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沒有自信,所以教師的鼓勵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作為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們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是無窮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在課后多與學生交流,也有助于增進彼此的情感。隨著師生情感的加深也有助于課堂和諧氣氛的構建,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藝術效果。
3 深度把握教材,注重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我校的分層教學,層次不同選用的教材也不同。以B級班為例,課本選用的是《新編實用英語》。這本教材內容涵蓋說,聽,讀,寫,譯五方面,內容編排極具實用性。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去,要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藝術。首先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每節課上課前,要做好課堂導入,通過設計一些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到感恩節和圣誕節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講講中國的節日有哪些。這些問題,作為中國的學生自然是信手拈來。接著教師可以讓他們說說他們了解的西方節日。等到有學生說出感恩節和圣誕節時。教師可以將討論的話題引到西方人在感恩節和圣誕節所吃的食物上。通過放映PPT圖片,讓學生們選擇哪些食物是西方人在感恩節上所吃的食物,哪些是在圣誕節上所吃的食物。對于B級班的學生來說,設計一些符合他們實際水平的問題,通過教師的語言慢慢地引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答案,能讓他們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悅。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慢慢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要充分利用混合班級人多的特點。我校的學生來自祖國不同的地區,大家有著不同的方言。在教學中要能利用這一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們感受到不同地區方言的魅力。比如教材中有幾則英文版的天氣預報需譯成漢語。作為教師可以帶頭用自己的家鄉話將其中的一則天氣預報進行播報。學生們則會被這種幽默詼諧的教學方式所帶動,紛紛秀出自己的家鄉話,這樣一堂枯燥的翻譯課變成了天氣預報方言秀。最后,在實際授課中適當地穿插課外的小故事。課堂課文教學與課本外的小故事相輔相成,使得乏味的課堂變得有趣生動。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本內容有一定關聯性的課外小故事。這些故事往往能發人深思且饒有意義。比如在談到不同國家的人使用不同的語言時,教師可以加入圣經故事中關于世界語言形成的故事;再講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這一課時,可以添加關于英語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小故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會增加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即使有些開小差的同學也會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節奏走。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適時地對學生給予語言上的贊賞,行為上的肯定,以情動人,以情育人。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深入課堂的目的。
弗洛伊德說過:“言辭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也能帶來最深的失望”。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小看語言對教學作用的影響,重視語言藝術,即使是在分層教學的背景下,我們依然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秋利.論課堂教學空間的教師語言藝術[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7(4):115-116.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