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中職數學的教學現狀,在職業學校的學業水平測試的大背景下,闡述了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利用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后的思考。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學習主動性;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2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36
在目前淘汰式的中考制度下,進入中職校就讀的學生大多對考試有厭倦、恐懼、反感等負面心理感受。如果數學教學繼續維持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容易讓學生對中職學習也產生厭倦、逃避等消極行為。而在數學課堂中實行過程性評價,不但關注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過程性評價中學生比較容易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長處,有利于增強自信;教師也容易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鼓勵,從而容易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由于開展過程性評價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可以在參與評價中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更可以通過參與評價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獲得對學習的掌控感,逐步擺脫“要我學”的心態。因此,過程性評價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中職生的學習意愿,有助于改變目前中職生中普遍存在的對前途失去信心的灰色心態,進而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我校在數學課堂中開展過程性評價已經有四五年了。以下筆者談談我校數學課堂中開展過程性評價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過程性評價實施過程
(一)數學課堂中過程評價活動具體實施過程
以《函數性質》一課為例,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布置預習任務,當第一階段預習任務完成后,教師隨機抽樣,即時點評學生完成情況;第二階段預習練習任務后,先讓學生檢查自己的作業,然后從完整性角度進行自評,再給學生一點時間訂正;第三階段任務后則是先讓學生檢查別人的作業,然后進行互相評價,評出組內的最佳成員,最后教師把優秀作業展示給全體學生,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此基礎上,同組的兩位數學老師,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過程性評價。筆者要求每位學生不進行任務分工,必須完成數學預習情況、交流情況、作業的完成情況,但在這些過程中,可以與組內同學交流心得、共享方法。每位學生作業完成后,都必須要有自己的體會。
另一位老師則要求學生進行任務分工,組內小組成員自己選擇所承擔的職責,進行學習活動,在任務結束后,將自己的完成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匯集到組長那里。每位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問題,可以請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助其一起完成。
兩種不同的實施方法都能較好地完成過程性評價活動,筆者的方法使每位學生體驗到了從自主學習到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而另一位老師使用的方法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了學生主動性。
(二)數學課堂中過程評價活動中學生所得
在開展過程性評價活動中,學生通過這一發展性的方法,充分運用了以前所學的知識、所遇問題及歸納的方法,及時完善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習不再是單一對某個知識的學習檢驗,而是通過以前的所學,結合新知識的探究。在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習充滿了熱情,以前不怎么合群的學生也開始嘗試與他人合作,雖然過程中會有不少矛盾,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很好地完成承擔的任務。可見,學生可以在這樣完整的學習評價體系中暢游。
運用多元化的評價,能使學生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學生活動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不但能夠評價學生知道了什么,還能夠評價學生能夠做什么,還可以在學生的實際活動中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與分享,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
(三)數學課堂中過程評價的激勵功能和促進作用
在數學課堂評價中的反饋環節對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不是對學生一味表揚或“藏拙”,只要教師與學生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并用發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提高他們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學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評,學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并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
二、數學課堂中實施過程評價后的思考
面對數學學習基礎差異很大的中職生,如何促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就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或許是受到我校綜合能力評價獲得成功的指引,我校數學組老師選擇了改變課堂學習的評價方式。很多老師采取了加分的形式,并將加分結果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原來我校數學成績的評定辦法是“平時、期中、期末各占30%、30%、40%”,很多老師認為應該提高數學平時成績的比例,以激勵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平時學習中來。我校在此基礎上開始試行用數學過程性評價成績取代原來的平時成績,并在得到上級領導批準的情況下把平時成績在數學成績中的比重提高到50%,將比例調整為“平時、期中、期末各占50%、20%、30%”。實踐證明,數學過程性評價的開展是有效的,明顯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提高了數學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但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為了讓過程性評價在發揮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的同時,把增加的師生工作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降低過程性評價的實施難度,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體會、調整、及時總結,并與我校的實際結合起來。從而找到更符合實際情況,更完善的中職生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方案。
參考文獻:
[1] 左峰輝.對職業院校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的思考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 吳有昌.對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內容與實施的思考[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