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霞
摘 要: 小學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語文教學不僅要落實它的工具性,而且要超越它,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通過學習,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掌握寫作文的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激發興趣 提高素養 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長期培養。教師要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尊重小學生的情感和需要,從多個角度發現語文問題,集思廣益,戰勝閱讀中的困難。讓學生多讀、深思,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產生成就感,奠基語文素養。
1.1質疑導入,激發興趣。質疑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語文認知上產生沖突,使學生產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欲望。問題應簡潔明了、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挑戰性。對學生有極強的誘惑力,刺激學生大腦皮層,促使神經興奮,讓學生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文本,自主學習。扎實語文基礎,提高語文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學《太陽》一課時,教師運用課件播放廣袤的宇宙動畫,讓學生感悟宇宙的浩瀚,體會宇宙的神秘,繼而產生探究宇宙秘密的欲望。在欣賞宇宙之后,教師讓他們對著太陽質疑:“你們想知道太陽多大么?對太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紛紛質疑,個個興趣盎然,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然后通過自讀課本,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調動學生自主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質疑導入為新課作了恰當的鋪墊,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1.2積累古詩,誘導動機。古詩是祖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其語言精練,意境悠長,讓人蕩氣回腸。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從廣度和深度上挖掘那些語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詩含義,在讀中品味古詩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教師為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可以在每天早自習時抽出十五分鐘讓學生進行古詩背誦,一周舉行一次比賽,看誰古詩背得最多,感情最飽滿,也可以指導學生分類背誦,增強學習動機,拓展積累。古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道出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例如:教學《贈汪倫》一課時,教師在學生熟讀古詩后,引導學生理解詩的飄逸灑脫,讓小學生從生活中悟情。讓學生小組討論:“李白對汪倫充滿感激之情的原因。假如你就是大詩人李白,你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讓學生表演李白被貶,受到汪倫熱情款待,體會知遇之恩。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從而感知友情無價。然后引導學生積累楊萬里的《宿新寺徐公店》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詩,拓寬古詩積累,讓學生強烈地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積累,奠基語文素養。
2.養成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習慣是小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主線。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確,古今中外各國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因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所以,好習慣是人走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受益終生。
2.1自主探究,構建知識。自主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小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必須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教育家陳鶴琴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誠然,小學生的語文習慣主要包括正確的寫字習慣,即書寫要端正、整潔、規范;要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分清平翹舌讀音;能認真讀書的習慣,會利用工具書自學課文,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師生共同研究;養成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把學到的好詞好句積累到日記本上,經常翻閱。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開發自身的巨大潛能。為了今后成長和終身幸福,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在理解課文時,讓學生有層次地抓住課文中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進行深入剖析,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例如:《丑小鴨》的教學,教師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品詞析句,體會丑小鴨“被欺負”時的心情升華主題。第3自然段,抓住“咬、啄、討厭”等詞語體會丑小鴨被欺負。學生在討論時,認為“孤單、鉆出、離開”也能體現丑小鴨被欺負,教師表揚愛動腦筋的學生。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抓住關鍵詞理解詞語的習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完成語文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
2.2品讀賞析,錘煉語言。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品讀。品讀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內涵,使學生辨別是非,完善人格,錘煉語言。“三分詩,七分讀”,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學生反復品讀,能讀得神采飛揚,酣暢淋漓、興致勃勃。在讀中能使優美詞句飄入耳中留于心田,永生難忘,語言優美,想象豐富。例如:教學巴金的《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描寫大榕樹奇美的文字。初讀時,讓學生抓住“不可計數”、“垂”、“臥”等詞體會榕樹的形體美;細讀時,讓學生理解“一簇”、“顫動”“生命”等詞語,感悟榕樹的內在美;品讀時,讓學生大聲朗讀,豐富聯想,升華榕樹的意境美。品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養成良好的品讀習慣,能給予學生美的享受。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拓展閱讀,誦讀經典,文化健身。讓學生扎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夢想。
參考文獻:
[1]陶立林.快樂閱讀,提升語文綜合素養[J].考試周刊,2016(10):35.
[2]馮秀珍.淺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2(36):21.
[3]冷亞軍.在童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