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 “以提問為主,在研究中學習”是高中數學的研究式的課堂教育模式。它以教育作為指導的主要思想,在老師的引導下,以主體作為研究問題,以創造知識作為學習的方式,以習題設計、學習指導作為教育方式的創新教學的課堂教育模式.構建高中數學的研究式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達到能力與知識的共同增長,發展學生的創新創造個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高中數學研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教育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提問—討論研究—再次創造—實踐應用。
關鍵詞: 高中數學 研究式教學模式 基本內容 具體操作 遵循操作
創新教學最主要的矛盾表現在,如何才能協調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學生能力發展的關系統一,開發創造能力和文化傳承關系的統一.創新的教育要求老師重新審視知識教學方法及其評價標準,使得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具有最大的發展價值.創新的教育提出了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要求.因此,通過多年的實驗和探索研究,我們構建了一套適用于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研究的研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學生能在數學的知識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能力與數學知識的共同增長,發展出創造個性,培養出科學精神目的。這種模式適用的范圍是:普通高中的學生。
一、研究式教育模式的基本內容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倡導積極的、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探究是指學生圍繞某個數學問題,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高中數學的研究式的教學模式是“以提問為主,在研究中學習”的課堂教育教學的模式.它以教育作為指導的主要思想,在老師的帶領下,以主體作為研究問題,以創造知識作為學習的方式;進而以問題的設計、學習的指導作為教育教學的方式的創新教學的課堂教育學習模式。它具有主導性、創造性、過程經過性、探究性等突出特點。它的主要模式可以概括為:提問—討論研究—再次創造—實踐應用。
第一,老師按照科學的發現思維的過程,把教材的內容給設計成問題進行研究,其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發現問題、再次進行創造的過程。第二,學生用已有學會的知識、方法發現和探索,通過對于研究性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實現學習知識遷移,因而獲得新的知識。第三,通過對新的知識的分層次應用鞏固與深化對新的認識結構。實踐證明,高中數學研究式的教育教學模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新個性,培育他們追求科學的精神。
二、具體操作
(一)目標
目標的過程主要有提出研究目標與指出研究性的問題.把新知識設計為研究性的問題,是我們研究式的教育教學過程的關鍵。研究性的問題設計是一個有創造性的研究課題。在實驗過程中,主要以歸納和類比等思維方式設計問題。
(二)完善
完善是對研究過程的繼續和深化,學生的猜想、分析和推理很有可能會出現錯誤的、不精確的、不全面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不僅要積極鼓勵學生在個人方面建立獨立的探索能力,通過討論和學習教材進行自我修改和完善,還要就普遍的錯誤或者獨特的思想進行講解。
(三)應用
鞏固的應用是指對于新的知識的直接展現;提高的應用是指對新的知識的間接發揮和變相的訓練;創新的應用是指對新的知識的靈活掌握。
三、遵循的原則
(一)把興趣作為切入點
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課本中的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從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對教材內容做不同程度的處理,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造一種“情境”,把學生引入急待探究的狀態中。
(二)把反思作為改進教學的基本方法
數學并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思想、觀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結果。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組織引導學生“反思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強化探究過程,逐步加深印象,形成習慣,而且能再次體會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我們在課中、課尾引導學生反思、小結,主要是回憶探究中運用的各種方法,取得的各項收獲,逐漸幫助學生積累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嚴謹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研究作風。
四、結語
筆者結合多年時間工作經驗,具體分析了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并就高中數學研究式教育模式進行了總結。通過該模式的全面拓展,切實改變了許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該模式也發展了學生學習創造的個性。這種模式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參考文獻:
[1]董國華,孟憲起.數學百科.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2][日]畑村洋太郎,劉一梅,譯.我的第一本數學書.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