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燕
摘 要: 小學數學源于生活,特別是“數學好玩”板塊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真實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數學。教師要根據生活實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玩中學習數學知識,寓教于樂。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數學好玩 創設情境 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是一門趣味性極強的學科。教師要帶領學生體驗生活,把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小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交流探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啟智慧。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提出數學問題,把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巧妙接軌,拓展數學活動空間,滿足小學生旺盛的求知欲,讓數學課堂教學回歸本色,使學生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創設情境,數學好玩
1.1巧設游戲,喚起興趣。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產生迫切的期待心理,具有強大的誘惑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恰當的游戲活動,為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注入活力。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钡拇_,游戲能強烈刺激小學生的大腦皮層,促使他們產生好奇心,積極動腦思考,拓展思維,開啟智慧。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數學好玩——填數游戲時,教師用游戲導入新課:從55開始一個一個地數,連數五個數;從6開始兩個兩個地數,連數4個數;從15開始5個5個地數,數到40為止。教師表揚在游戲中取勝的同學,獎勵小紅花。下面,我們來玩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填數游戲。出示表格,在每個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個。并且每一橫行和每一豎行的數字不能重復。采用對子互學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邊聽、邊想。1號同學說,2號同學聽;然后2號同學填數,1號同學評價,填對之后,兩人換位進行游戲。填數游戲把數的認識,數的順序和數的應用融為一體,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學生在游戲中興趣濃厚,善于觀察,培養了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愉悅性與趣味性。
1.2自主探究,體驗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有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激勵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體驗生活,在操作活動中感知數學知識的用途。學生探索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知識,探索數學奧妙。例如:教學《優化》一課時,課件出示淘氣沏茶要做哪幾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洗茶杯2分鐘→沏茶1分鐘
1+1+8+1+2+1=14(分鐘)
而最愛動腦筋的小麗卻這樣安排時間,她只用:
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請同學們對比一下,哪種方案既合理又節省時間,為什么有的事情可以同時做,讓學生產生優化思想,體會到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就能節省更多時間。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統籌安排時間,覺得數學真好玩。
2.實踐活動,魅力無限
2.1動手操作,學會交流。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勤于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感悟數學知識。動手操作是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一個過程。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只有在實踐中經歷過的知識才能理解深刻,才能更好地釋放學生潛能,促使學生發現科學。動手實踐把書本上的知識拿到生活實踐中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加工提煉知識,把書本知識升華為理性知識。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睂W生在生活中認識數學,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玩中學習數學,并打開了數學知識的大門,不斷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例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好玩《小小設計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辨認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圖案都是由一個個圖形經過平移運動得到的,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設計學校的藝術節節徽。先讓學生說說設計的理念,要體現我校師生“勤奮向上,樂學奮進”的主題。想好設計的圖案,創造美圖,感受數學的美妙。學生在小組里動手實踐,嘗試設計藝術節節徽,在小組內交流修改,在全班交流欣賞,提出修改意見,達到藝術美。學生經歷操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掌握了運用圖形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再進行拓展延伸,欣賞利用圖形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變抽象圖形為具體事物,從中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實現了有效學習,感到數學真好玩。
2.2高效探究,享受數學。布魯納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自主探索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過對知識產生和發展過程的感受與理解獲取知識。教學中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營造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索,讓每個學生都愿探索、能探索、會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生活,在活動中感知數學知識,在實踐中領悟數學的用途。例如:教學《數學好玩賽大點》一課時,教師拿出一副撲克牌給大家看,你們熟悉這些撲克牌嗎?教師展示4組撲克牌后,抽出1張黑桃6,讓同學們說出這是幾?再接著抽出1張紅桃A,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然后說明活動規則:一邊抓牌,一邊算牌上數的和,和大于10就被淘汰;和最大的人就獲勝,和一樣大,誰抓的最少誰獲勝。孩子們躍躍欲試,教師讓學生分組活動,五局以后,交流玩的體會。學生談體會時,有的說我一局都沒贏,很傷心;有的說我贏了兩局,可能是運氣好;有的說組長發牌,不是我自己抓的,所以我輸啦。最后教師引導同學們發現賽大點游戲就是用我們學過的加法,如果算得快,算得準,就能贏。課已經結束,孩子們興趣猶在。學生能靜靜思考,合作默契,教師給予表揚。
總之,“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數學好玩板塊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數學興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使課堂產生思維的碰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數學,在玩中用數學。
參考文獻:
[1]田金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才智,2013(16):99.
[2]翟丹.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6):75.
[3]楊茹.如何使數學教學更加生活化.教育科研論壇,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