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麗
[摘 要]文章分析了用EXCEL圖表處理綜合報告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操作辦法,對教學實際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并進行了教學總結與反思。
[關鍵詞]EXCEL圖表;綜合報告;教學設計
用EXCEL圖表處理綜合報告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實施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一是建立研究的數據報表的主題內容,使學生了解電子表格的功能與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掌握Excel數據處理方法,處理收集的數據,能夠合理解釋統計數據,用Excel圖表直觀反映數據的意義。通過對表格、圖表進行美化,培養學生的美學概念和對學習的精益求精的作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踏實的科學研究態度。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練掌握EXCEL表格處理軟件使用。
技能目標:綜合運用EXCEL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及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掌握信息加工和表達技術。
情感目標:使學生擴展思維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激發對信息技術應用學習興趣。
2.內容分析
“EXCEL圖表處理綜合報告”屬于教學中的“信息加工”技能,屬于“綜合探究”活動。學生應通過學習,掌握信息獲取和加工技能,學習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自身信息素養。
重點難點:學生通過廣泛交流合作訓練,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有效進行小組分工合作,依據收集信息確定需要的數據項以及利用統計數據項說明和解決問題。
3.學生分析
信息技術課學生一般有較高的興趣。學生解決問題出發,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過程。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4.教學策略設計
對“圖表處理”教學單元,著眼于學生終生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強調一種主動探索和創新實踐的精神,以制作主題作品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用數據說明問題”與現實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學習形式。學習中,不但掌握電子報表(Excel)的相關操作技術,也學會主動參與學習的方法。學生制作主題作品基于以下問題進行設計:一是研究數據報表的主題內容是什么?二是如何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數據?三是需要進行哪些數據統計工作?四是學習過程中需要哪些相關的Excel技術支持?五是數據統計準備說明哪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等等。
考慮到學生已學習過EXCEL電子表格軟件,我們設計出詳細的教學過程。第一次課按照以往小組分配,要求組長確定人員分工,協作完成主題確立、解決問題意義、資料收集、數據項確定等。并要求課外各小組完善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填寫相應的表格。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去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場所完成學習。第二課展示《主要國家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比較》EXCEL綜合報告,給出學生主題報告的評價標準。各小組依據評價標準,分工協作完成主題報告的制作。教師依據評價標準來組織展示,評價各小組作品。小組間交流評價作品,學生完善主題作品。過程中教師作好小組過程評價及指導個別落后的小組。
教學實施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以下教學目標:一是通過思考建立研究數據報表主題內容,收集與主題相關數據,了解電子表格功能與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使學生掌握Excel數據處理方法,處理收集數據,并能合理解釋統計數據,并能用Excel圖表直觀反映數據意義。三是通過對表格、圖表美化,培養學生美學概念和對學習精益求精的作風。四是通過開放性學習,在實踐訓練層面上掌握Excel的技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踏實的科學研究態度。
二、教學實際過程描述
教學過程包括課外準備和課內實施兩個部分。課外準備主要對學生來說,是指學生活動,包括小組確立組員分工,確定“數據分析”學習主題,課外完成資料收集,按時上交相關表格。小組分工可以列表,設置組員、性別、分工、工作幾項,工作又包括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問題解決、演示制作、匯報講演幾項內容。另列主題計劃表,內容包括小組序號、組長、組員以及制作主題、主題分析等。
課內階段,總的布置是給出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活動包括對各個小組上交的材料進行總結、提出問題、教師展示EXCEL綜合報告、結合報告說明EXCEL主題作品的評價標準。學生活動包括各個小組根據教師總結對其他組進行評價、各個小組成員根據分工對本組進行自評以及提出改進意見等。
我們設置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察,包括作品評價標準表,內容包括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學習主題占5分、數據與現實生活的相關程度占7分、數據的真實性占8分、數據主題的新穎度占10分、用數據說明問題占30分、工作表的整體美觀占15分、Excel的基本技術占15分以及其它技術雜項占10+5分。
學生小組合作制作主題作品報告。教師方面包括依據評價標準制作作品、要求如何讓作品更有表現力?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填寫小組過程評價表。學生方面包括結合教師展示的報告及評價標準、討論本組主題作品報告的制作、討論完善需要統計的數據項、依據分工表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完成作品,具體項目有完善數據資料、數據資料的錄入、數據統計分析、建立圖表、利用統計分析的結果說明主題問題、 美化主題報告。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設計小組過程評價表,根據好、較好、一般、欠缺標準,將綜合能力、操作技能、合作精神、探究態度各為4項各以4分制打分。最后是上傳作品,小組交流、完善作品。
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參與,學生上傳作品到指定地點,小組長組織成員對其他組的作品,進行分析評價,填寫意見表,反饋給相應的組,各個小組借鑒其他組的作品及反饋意見修改本組作品。最后教師小結,包括教師做好學生作品的評價和整理,學生填寫心得體會,關鍵環節提煉等。
報表制作前,教師先給出報表的評價標準,展示事例報表。這個標準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制作階段,依據標準制作完善本組報表。學生互評階段,學生依據標準評價其他小組的作品。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各組動態,及時作好個別輔導,組織好評價。
三、教學總結與反思
1.關于學生作品多樣性
以主題作品制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但掌握了電子報表(Excel)的相關操作技術,也學會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方法。從學生的“你需要多高的鞋跟(人體與黃金分割)”“美化寢室所花的費用情況”“關于個人綠化有關問題調查結果”“本人一星期的作業量”“近幾年老家農產品商品化調查表”等學習主題,能夠感覺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學生在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感到有趣、實用、有成就感,在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了Excel的各種操作技術。內容設計上,應強調讓學生確立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主題。根據教材上“綜合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完成感興趣的內容,否則的話,學生不感興趣參與度不就高,小組間也因為無法相互比較,相互學習。
2.關于問題設計
通過解決問題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該課中,學生通過主題確立、資料收集和整理,利用整理和統計資料表達等問題的解決。學會如何安排學習進度,分析需求并規劃、設計內容,根據需要與創意獲取并加工信息,準確表達意圖或主題思想。在課外,成員間通過協作、交流,豐富學習生活,促使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日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3.關于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
評價貫穿整個過程。學生制作前,要明確作品的評價標準,以此為依據,有效的提高制作質量。為學生開展小組互評提供科學依據。學生制作過程中,組長對各個組員的工作進行評價,教師對小組進行評價,有效的控制學習過程。但在小組的團隊建設,單通過教師的過程評價和作品的終端評價及組長的評價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學生。有些小組出現了,制作進度慢、無法完成作品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