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平
摘 要:課程標準明確說明“人人學用會的數學”,充分體現區別對侍不同的人體學生,學習自己需要的數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充分說明不同的個體,看侍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分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就充分體現,在互幫互助中相互學習,思想相互碰撞,學習提高。在大綱統一要求下,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和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然后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分組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組;分層;合作;教學方式;評價標準;獎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67-01
一、從學生的水平出發,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分層,有序分組
誠然,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各自的成長環境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但這并不一定就是教學的阻礙,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差異科學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實現互補,提升學習效率。為了準確地把握學生層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兩個方面的因素,然后在對全班學生做出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相對地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以動態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再作必要的層次調整,做到因人制宜。例如: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為主要依據合理流動,適當調位,這樣可以激勵學困生奮起直追,逐步為進入中層作好準備;對于中等生,讓他們認清“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形勢,從而做到自覺學習;對于優生,為了確保自己的優勢和超層發展而也會不斷地努力。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鞭策,相互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科學地制定目標,首先教師應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整體把握大綱教材的情況下,弄清本節課的重點、關鍵、難點,弄清本節課的目標中哪些屬于認知領域的目標,哪些是理解領域的目標,哪些是應用領域的目標,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對于優生,每節課要求他們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熟練解答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并能說出算理,會做有關的思考題;對于中等生,要求理解和熟記所學的內容,掌握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能講出算理,也可以做一些變式題;對于差生,要求他們學好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點,能解答基本的、單一的、帶有模仿性的習題。這樣,通過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循著一定的目標生動活潑地發展。
2、制定階段性的目標。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一定的近期、中期、遠期奮斗目標,近期目標要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上,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標,當近期目標達到以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實現新的目標,這樣,學生通過一次次超越目標,從中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學業成績也不斷提高。
3、不同層次組別的學生區別分工,達到自主學習,將課堂的延伸。數學課堂主要有引入、解說、操練三個步驟。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層次差別靈活對待。首先,引入。由于數學知識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回憶學過的內容來引入新的內容。具體步驟是:第三層次的學生負責回憶學過的內容,加深印象;第二層次的學生負責引出新內容;第一層次的學生負責完善第二層次的學生引出的內容。其次,解說。解說一般由教師負責,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第三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再次,操練。結束了新內容的學習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操練。鑒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比較得心應手,教師可讓其操練轉變形式的習題,讓第二層次的學生操練比較有難度的習題,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只需讓其解決難度小的習題,加深記憶即可。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學習合力,成績好的指導成績較差的,大家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制定好評價標準,不同學生分層評價,用分數加以量化,引入學生間的競爭
具體實施方案應根據實際老師設計好方案。例如:
1、成績(40%)。以這組成績總和作為標準,達到標準記40分。超過標準5%以上一律加10分。差1%---10%減10分,差11%---20%減20分,差21%---30%減30分,差31%---100%減40分。
2、作業(20%)。檢查作業采用循環制。作業完成一周一組記15分。每天完成記3分。一人次不完成扣1分,扣完為止。(包括布置的課后作業及練習題,練習冊上的作業)課后作業及練習題當天下午5:00前檢查有效,練習冊上的作業第二天下午5:00前檢查有效,能力拓展不要求70分以下的同學完成。作業一次未完成扣該組2分,扣完為止。一周全組人員全優為該組加5分,一個全優為該組加1分。
3、過關(20%)。檢查過關采用循環制。過關完成一周一組記20分。一人一次未完成扣1分,扣完為止。
4、講題(20%)。每周每組每人講一題記15分,共講10題記20分。講題前需在科代表處預約先后順序。如一周內一人不講扣4分,扣完為止。
四、獎勵機制必不可少
學生正處于中學時代,學生被賞識的榮譽感非常強。只有合適的表彰,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在表彰時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分層表彰,同一水平的同學評出優秀同學進行表彰。當然,進步獎的表彰更為重要,這有利于同一層次的同學的競爭。因此,老師必須制定好表彰的方案。誠然,利用好分組合作,分層進行初中數學學習才是能體現中國素質教育的方法,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樂學,善學,會學。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學習中認識到只有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才能讓中華民族真正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