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陽 蔡冬丹
摘 要: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職素質教育的核心,更是促進高職學生創業、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需要,是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從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創建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等途徑入手,來提高高職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
當今世界正朝著知識經濟時代邁進,而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基本動力和制勝法寶,激烈的國際競爭核心是人才素質的競爭。任何企業和單位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一、樹立創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辦學理念
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高職學生存在被動就業觀念、存在安逸思想,不思創新,害怕面對創業過程中的艱辛困苦,傾向于畢業后找一個安穩的工作,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轉變思想觀念,從思想上解決對創業創新的認識問題,高度重視創業創新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開放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價值的實現,重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重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工作以服務學生為宗旨。
二、專業課程體系創新
更新高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是培養創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和重要保障。一是有針對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培養,與創業密切有關的課程; 二是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高職院校首先應通過校內實訓中心的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其今后創業創新實踐奠定基礎。其次,應該根據本校的專業特色開展各種創新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動手實踐中激發創新潛能。將單一的課堂教學活動擴展到學生自學活動、科學研究活動和現場生產實踐中去,并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去,從生產實習、專業勞動和研究設計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組織他們深入現場、結合實際、接觸社會、聯系群眾,對社會熱點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使教學過程更加貼近社會和生產實際,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增設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科學的“第二課堂”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行為的良性發展,它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第二課堂主要包括技能競賽、知識競賽、知識講座、參加教師的科研小組、企業參觀考察等專業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各種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創新能力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社團活動,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假期開展專業實踐、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公益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上交實踐調研報告,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關鍵能力與綜合素質。
三、建立創新型的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要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就要建設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具有奉獻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的教學團隊。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創業創新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推動現有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或有計劃地選派有潛質的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創新實踐。同時可以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兼職從事創業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著重培養本土化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加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掘學生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勇于創新; 重視實踐活動,采取有效的、實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和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 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進行教學模式設計時,側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重視其他素質的培養,比如積極向上的心態,團隊合作、勇于進取的精神,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等等。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以營造虛擬仿真企業環境為條件,以任務為載體的“角色扮演、崗位仿真、任務驅動式”的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以賽促訓,以訓強技的技能訓練模式; 以能力素質為導向的綜合化的考核評價模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變教學方法,采用任務教學法、現場觀摩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式教學法、實物展示法、直觀演示法、模擬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創造性的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創新思維,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情境和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在實際教學中,經常用實物演示情境,用圖片再現情境,鼓勵學生表演重現情境,把學生帶入所學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善于從提問和動手實踐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老師多提問,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積極反應的好習慣。學生回答問題時,尤其是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時,能激發學生的智力激蕩,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生也愿意動手實踐,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制作課堂教學模型、教具和教學輔助資料,這樣就改變了以往教師全程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而代之以學生積極討論設計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討論各種教學用的情境、畫面,甚至對于知識點的把握與滲透等環節都可以有學生參與和討論。讓課堂從一個老師多個學生的模式轉變成一個老師多個教師小助手的模式,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創新和創意的熱情。
五、結語
總之,“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是高職課堂創新教學的基礎,課堂教學要超越僅僅傳遞知識的作用,應使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課堂上能感到歡快和愉悅,并感受生命的涌動和成長。面向新世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歷史重任,愿更多的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葉小倩,王巖琴,劉紅保.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建設專業特色獨立學院——以河北大學工商學院嵌入式系統協會為例[J].成功(教育).2013(02).
[2]胡清,易飚.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05).
[3]黃輝.高職學生情感性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