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彩嬌
【摘要】慕課指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除具有大規模、在線式、優質化等特征外,其開放性的學術精神、頂級名師的授課講解、碎片化的課程內容都深深吸引學習者。慕課較傳統課堂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慕課與傳統課堂的有效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慕課 傳統課堂 有效融合
所謂“慕課”(MOOC),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譯過來就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其所持信念是“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送達地球最偏遠角落”。[1]慕課自2008年在美國誕生第一門課程后,發展迅速。2012年,以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供應商為依托,MOOC風暴席卷全球,這一年被美國著名報章《紐約時報》稱之為“MOOC之年”。[2]2013年,中國多所知名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也加入到慕課的開發與推廣變革浪潮中,所提供的多門在線開放課程相繼被納入Coursera、edx等全球性學習平臺中。[3]慕課的迅速崛起,帶給高等教育的沖擊不言而喻,這種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學習的課程,突破了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革了教與學的方式。然而,這種學習形式能否顛覆基于大學校園的傳統實體大學?它與傳統課堂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并存下去?有待我們探討。
一、慕課的內涵
(一)慕課的概念
MOOC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代表Massive,即大規模的,指學生不受人數限制,可以一門課程容納幾千甚至幾十萬人同時學習;第一個字母O代表Open,即開放,指課程受眾不受年齡、地域、國別的限制,只要有興趣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就能進行學習;第二個字母O代表Online,即在線,指課程的整個學習不受時空限制,講授、互動、答疑、評價等均在網上完成;C代表Course,即課程,指世界名校提供的優質精品課程。[4]
(二)慕課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學習理論,可以將慕課分為三種類型: xMOOC,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對知識的傳播與復制;cMOOC,以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對知識聯結與學習網絡創建; tMOOC,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對復雜技能的掌握。[5] xMOOC保留了常見規范性課程的基本要素,如學習大綱、知識講授、章節練習、練習反饋等,相對符合主流課堂教學的行為模式,因而成為當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慕課形式。
(三)慕課的特征
1.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學習
開放性是慕課的首要特征,學習者可以打破種族、地域、經濟和文化的差異,免費共同享有課程資源,有利于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學習者只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利用互聯網或智能手機軟件,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進行學習。慕課的開放性帶來了教育資源的無限傳播和重復利用,體現了公開、民主、自由的學術精神。
2.集合全球優質課程資源
慕課平臺集合了全球頂尖高校的優質課程資源,課程多是由信譽高的名牌大學自主提供,制作精良、內容優質、結構完整,課程講授則由知名度高的教師擔綱。這也使得全世界的學生都能免費接觸到世界頂尖大學的精品課程。以三大知名慕課平臺為例,所提供的課程均以世界級名校、名師為依托,多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優質課程。“就目前主流MOOC平臺來看,核心的課程資源以短小的視頻課程為主。這些微課程的主講教師大都由一流學校的名師擔任,名師效應成為MOOC風靡時下的重要動因之一”。[6]
3.課程內容碎片化
慕課的課程學習遵循傳統課堂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但內容形式完全不同。完整的慕課具有整門課程的視頻資源,根據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劃分,將其分割成10-20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碎片化是慕課的重要特征與優勢體現。學習者的注意力保持約在10分鐘左右,而這些短小精悍的課程視頻恰恰符合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時長,提高了學習效率。“微課程”合理設計,突出了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讓學生一目了然,是真正精品化的課程。
二、慕課與傳統課堂:挑戰與融合
(一)慕課自身優勢給傳統課堂帶來挑戰
慕課大規模、開放性、在線式的課程學習方式為其自身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優勢。而其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設置,更是符合學生學習認知規律、迎合學生學習興趣。慕課的風靡,對高等教育傳統課堂的沖擊不言而喻。
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形式、課程考核方式,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中,課堂授課結束后,基本靠學生自己鞏固課程學習內容。慕課學習則不同,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重難點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有選擇的進行學習。課程論壇隨時隨地的師生互動、成績評定的多元化,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對傳統課堂形成挑戰。一旦采取學分認證,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度加大,教學技能差、教學方法陳舊的教師無法吸引學生選課,將逐步退出講壇。這也會導致某一些課程的傳統授課方式的消失。
(二)慕課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課堂
雖然慕課的課程呈現形式、課程內容設計、師資等具有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慕課始終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課堂。例如,就授課教師而言,慕課的教師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名師,這樣的教師具有雄厚的知識儲備,專業的教學技能,能夠通過幽默風趣的講解迅速吸引學生。但面對成百上千的學生,名師永遠都是通過錄制好的微視頻進行授課,講授方式只有一種,難以對課堂教學進行臨場把控,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對課程學習的不同需求。而傳統課堂教學未必有名師授課,教師卻可以直接面對學生,隨時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授課方式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教學效果也可迅速呈現。
對學習者來說,慕課采取線上學習、線上考核的方式,那么就要求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要完全自主學習,考核過程要自我監督。線上考核系統只會對答案作出判斷,而無法識別學習者在考試過程中是否有抄襲、是否有他人代替考試等情況,這就使得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難以把控。而傳統課堂教學已經形成較為規范的考核制度,極大程度的保證了考核成績的真實性,有利于教師了解到學習者真實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的方式、手段,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7]
(三)慕課與傳統課堂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解決之道”
雖然慕課掀起的浪潮迅猛,但大多數大學現在仍然僅僅將在線教育視為傳統學位課程的一個補充,其還無法顛覆傳統實體大學。慕課可以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或者改革傳統課堂教學的可選之項。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將指定內容灌輸給學生,被指責為填鴨式的教育。慕課的出現有力沖擊了傳統課堂,也緩解了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僵硬的局面。然而傳統課堂面對慕課并不會完全消失、退出歷史舞臺,傳統課堂仍然有它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我們應將慕課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幫助學生通過慕課學習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以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為前提運用慕課平臺,積極探索傳統課堂與慕課相融合的合理方式,促進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線上學習和課堂研討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將是“慕課”與傳統課堂的有效融合方式,即學生在課前先通過在線學習完成課程內容的視頻觀看和課程任務,然后在傳統課堂中與教師共同探討和解決在線學習遇到的問題,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授課時間和利用效率,又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筆者所在學校結合本校實際,在思政類公共基礎課中率先試點此種教學模式,學生通過線上觀看視頻和線下與教師的共同研討來完成課程學習,并采取多元考核方式,教學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5][6]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3、4、4.
[2]胡德維.大學還會繼續存在嗎——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沖擊傳統大學教育 [N].光明日報,2014-10-12(6):2.
[3]衛志民.“慕課”: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8.
[4]張韜.“慕課”:高校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8):106.
[7]李佳.“線上”與“課上”合理銜接—借鑒“慕課”模式改革課堂教學[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