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中
【摘 ? ?要】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初中地理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師能夠把知識點講細、講懂、講精,還要求初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07
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初中地理也有相應的轉變。新課改前,初中地理只是注重知識點的灌輸,絲毫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以學生能夠做題,能夠應付考試為評判標準。在這樣的一個指導思想下,初中地理在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受到“冷遇”。很多教師只是應付教學,課堂沉悶而無趣,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更加難以學好地理。新課改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能夠創造良好教育教學的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可是,很多學校并不能完全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怎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初中地理課堂學習氛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從教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課前預習—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初中地理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課堂知識的講解和生活經驗同樣重要。但是,由于現在的初中學生生活實踐匱乏,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作為支撐,他們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十分吃力,甚至根本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不知道教師究竟在講什么。這樣的課堂是沒有效率的,這樣的學習是完全沒有作用的,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課前預習。這里,我們要明確,課前預習不僅僅只是看書,教師在安排課前預習時,一定要注重課前預習的質量。一般而言,我比較贊成在預習之前給學生拉一個框架結構,當然這個框架中比較重要的地方教師要給學生留白,然后再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完成整個框架的內容。這樣,學生帶著目的去看書,比沒有任何要求的看書效率要高很多。
二、課堂教學—內容創意精講
初中地理由于時間、地點等限制因素,不能像物理和化學通過大量的實驗來激發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講臺上講的唾沫橫飛,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氛圍十分沉悶枯燥。那么如何去活躍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對初中地理產生興趣呢?
(一)理論聯系實際
初中地理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相連的課程,它的有趣之處就是在于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帶領我們領會祖國的大好山河。但是,學習初中地理的困難之處也是在于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相當缺乏,尤其是一些生長在大都市的學生,他們可能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水稻是生長在水田里的。那么在講解這些相關知識的時候就一定得聯系實際生活來給學生講解。
這里需要值得重點指出的是,初中地理中強調的理論聯系實際,并不是要求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上山下海或者是實際操作,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初中地理書中的知識。例如在講解南北地區的氣候差異時,我們國家南北跨度很大,氣候差異十分明顯,“南澇北旱”的現象時常發生。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隸屬東亞季風氣候,降水量收到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通常,東南沿海的降水量遠遠超過了西北內陸。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于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地表儲水能力不是很理想,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十分惡劣。這個知識點在講解的時候如果只是講解書本知識,可能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基本上只能靠死記硬背了。那么教師如何聯系實際講解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既然我們不可能帶領學生親自去到這些地方感受,那我們可以盡可能的選擇一個直觀的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例如采用圖片對比,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地,南方成片的森林和北方茫茫的戈壁。或者是采用視頻教學,采用南北由于氣候帶來的差異的對比視頻,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南北的氣候差異。
(二)開發思維
初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更加喜歡有挑戰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初中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初中學生自覺學習、自主學習、自發學習,教師只需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引導即可。筆者認為,在新課改后,我們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有相應的改變,例如:講解亞熱帶季風氣候時,教師不僅要講到,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處中低緯度,夏季受到來自海洋的季風的影響降水量十分充足,冬季受到來自內陸的季風的影響,溫和少雨。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識,是需要教師仔細講解的,但是同時教師也應當提出一些比較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啟迪初中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夠將知識面擴展的更加全面。例如針對剛才提到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教師在講解時,除了把基礎知識講解清楚,還可以提出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我國農業有什么影響,這樣可以讓初中學生將知識點與知識點之前遷移。
三、課后習題精練
初中地理的學習不僅要建立在平時課堂的學習,還要用大量的題型來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讓學到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很多教師可能忽略課后習題練習之類的講解,通常教師在讓學生做過題后,很多教師只是簡單的對答案進行更正,而不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只是知道自己錯了,卻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下次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練習只是純粹的浪費時間。筆者認為,教師在安排練習題時應當有所側重,要讓練習真正取得成效,每個知識點都練習到,但是卻不是簡單重復。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教師應當遵循大題小練,小題精練的原則,而且要做到仔細講解做過的每一種題型,讓學生知道怎么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
初中地理是理論與實際聯系十分密切的一門課程,要想真正在地理上取得較好的成果,帶領學生一起學好初中地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筆者在上面提到的只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方法之一。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方法還需要大家一起探討,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