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要增強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能力。采用并創設恰當的生活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發現數學、獲得數學的體驗。生活情境的創設,簡單地說就是將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相結合,使數學用于生活又來源于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為主要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教學應用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極易產生疲倦和枯燥感。生活情境的引入恰好幫助教師改變了這一教學現狀,通過列舉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例子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生動化,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將生活經歷引入課堂,創設問題教學情境
為了讓生活情境更具真實感和熟悉感,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中,更多的都是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和真實經歷,并以此作為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教學情境的基礎。真正的生活問題情境是不能原封不動地搬到課堂上的,但是因為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有所觸及和經歷,這就使得教師可以在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經歷,有選擇地將問題情境模擬出來。例如,在進行“利用三步計算小數應用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結合在一起,為數學教學“配置”關于購物的生活實例,并借助購物發票的形式,將小數應用題呈現出來。第一,讓學生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開出“顧客”購買商品的購物發票。第二,通過多次探究計算,歸納出相應的數學公式,即“總金額=甲單價×數量+乙單價×數量”。第三,增加教學難度,讓學生猜一張被弄臟了的購物發票上的某一數量,讓學生借助整體把握“兩積之和”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最后進行練習鞏固,由購物過渡到與時間、路程等有關的具有生活氣息的“兩積求和”的數學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與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有效地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創新聯想能力等。
二、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
日常生活是數學的重要來源,而對于數學的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為此,教師應當積極地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但因空間及時間的限制,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發揮,為此,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延伸到課外,開展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運用數學。例如,在學生掌握有關千克與克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體重上的估算,并根據克與千克的性質,分辨哪些物品重,哪些物品輕,以此加深對千克與克的理解、運用;在做“人民幣的認知”這一課的練習時,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幫助父母買東西的活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掌握角、元之間的關系,還能切實地鍛煉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讓學生走出教學課堂,走向社會,給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練習、發現、分析、合作、解題、創新,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訓練和提升。
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
引入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為數學教學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在生活情境中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進行循環小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教師播放的視頻觀看春夏秋冬自然風光的變化,通過四季的周而復始讓學生對循環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思考:“你們還能舉出與循環有關的例子嗎?”有的學生說:“太陽的東升西落。”最后,教師再適當地將數學引入,問道:“數學知識中有沒有關于循環的現象呢?”進而讓學生通過探究計算掌握循環小數的意義。像這樣,先由生活中的現象將學生帶入“循環”的世界,使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理解,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化,進而再由生活想象轉入數學,進一步地將學生引入教學,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和提問,學生的思維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提升,進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生活情境對數學教學的真正價值。
四、生活情境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思考
1.讓情境源于生活,將數學與實踐相聯系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當數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時,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將變得不再是任務,而變成一項活動。此時學生最易接受新知識,并感受到學習的趣味與作用。
2.讓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升華,創設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開拓學生的思維。
3.讓情境回歸生活,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數學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這是學習數學的根本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所在。
總而言之,生活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在生活情境教學中實現探索、交流,進而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數學中享受人生。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