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利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變,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開始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率。簡要闡述了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成果、作用及主要方法,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
作用。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方法
生活情境是指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學生能夠理解的例子,學生能夠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例子,更輕松地理解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也能夠更輕松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教學,則能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上活躍氣氛,利用他們喜歡故事的特點,在故事中引入數學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作用。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擁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去主動鉆研和學習,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生動多彩的生活情境也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其主動去學習,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2.將抽象數學具象化
數學語言通常都比較晦澀難懂,而數學思維更是抽象,實際經驗不足的小學生很難發揮想象去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則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空白,增強學生實踐經驗的同時,將抽象數學具象化,讓學生的想象能夠有據可依,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想象能力,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
1.利用生活情境,營造活躍氛圍
利用生活情境,營造活躍氛圍,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學數學具有很強的生活化氣息,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生活數學的認知,這種教學內容的特點注定很容易就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教學實例,用實例去教學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發言和思考,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這節課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咱們路上常見的安全標志是什么形狀啊?你們知道不同的符號在路上都代表什么意義嗎?”引導學生去思考,通過常識問題增加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度,提高學生對話題的參與度,進而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
2.融入生活情境,理解教學內容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還有融入生活情境,理解教學內容。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動性,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這時老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讓學生融入教學氛圍中,親自主動去學習數學知識,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親身參與的成就感,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圖形的設計與欣賞”這節課時,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相同圖形的組合,讓學生在課堂上選擇自身喜愛的圖形,根據平移和旋轉的原理去設計他們喜愛的圖形,最后通過圖形展示和形成過程的講解,由全班同學評選出設計最好的同學予以獎勵。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去,加深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3.生活聯系理論,增強教學應用
生活聯系理論,增強教學應用,也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老師利用生活實例開展教學,將理論知識融入例子中讓學生去探索和理解,并通過追逐答案的過程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而提高數學理論知識的應用效率,增強數學教學的應用性。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時,老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帶了100元去書店買課外讀物,故事會花了10.2元,作文書花了23.4元,數學提高題花了27.5元,結賬時書店優惠了5.0元,那么你們總共花了多少錢?還剩余多少錢?”讓學生去思考和理解,在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性。
綜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抽象數學形象化,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理論理解。老師可以根據這些方法參考每節數學的教學內容,讓數學內容更貼近生活,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桂榮.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中華少年,2015(30).
[2]洪秋玲.淺談數學生活化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5(27).
編輯 趙飛飛